57书屋

第五卷《直解》 (4/11)

空的真理,说明这两件事情。这以下详细的说明。

    “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

    先说明这个“恒”。“恒”就是说这个初能变,它从无始劫以来是一类相续的,这一类相续,指的是它是无记性,它永远保持无记性,它不造善也不造恶。那么“常无间断”,其实这个“恒”就是指“常无间断”的意思。它的功能是一直相续的,不管是白天,不管是您晚上睡觉,这个初能变都是相续的。常无间断开出来有两个部份:

    第一个讲果相:“是界趣生,施设本故。”它是整个三界六趣生命的一个根本。说我们今天是一个人的果报,我们依止人的这个第三能变的了境能变,造了很多布施持戒的善业,但是我们的果报体还是一个人,没有到天上去得果报。这表示这个第八识有一个恒常执持我们一期果报的功能,它这个果报体被执持没有间断。不管白天,不管晚上,只要业力还没有释放完全,它对这一期的果报就有一种恒常执持的功能,使令果报不会间断。所以说它在果相上有执持一期果报,使令这一期果报不失不亡的功能。这是它“恒”的第一层意思,在果相上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其次在因地上,“性坚持种,令不失故。”它的体性特别坚密,能够执持无量无边的种子,使令它不失不亡。只要我们前六识一动,这个就是一个业性了。这个业它就把它保存下来,永远不会失掉。除非得果报,否则在得果报之前,这个业性是不会消失掉。

    这个中国的孔夫子实在是了不起,他能够传承中国的这个道统,把这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这个道统、这个周礼继承下来,而且把它发扬光大。他用仁,仁爱的思想去充实了礼。因为到了春秋战国,礼崩乐坏,但是孔夫子发现所有违背礼的人都是士大夫,都是一个通达礼的人,做出僭越礼的事情,都是士大夫,不是那些没有读书的农夫。孔夫子就思考:一个明白礼的人,他反而做出僭越礼,这当中有问题,所以他提倡以“仁”为本,就是一个礼的推动,一定要有一个爱人的心,假设我们今天没有一个爱人的心,这个礼就被漤用了。这个仁的精神表现在君王就是忠,表现对下就是慈爱,所以他从这个仁开出了五伦:君臣、父子、夫妇、朋友等等。孔夫子这样子当然是很大的突破,把中国的这种文化的思想,这种表面上的礼节,用这个慈悲心的仁,一种爱人的心情,把这个礼充实了,使令这个礼更有生命力了,更务实了。

    相信孔夫子不是历史上的偶然,绝对不是说今生才有生命,他就有这么高的智慧,说是“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这是多生多劫熏习的串习。说是:书到今生读已迟,就是一个人他今生有这么大的善根,他一出家就欢喜拜佛,欢喜打坐,他一出家就欢喜研究戒律。这是怎么回事呢?“性坚持种,令不失故”。就是阿赖耶识它有一种相续保存您多生多劫善根的功能,今生只是您过去生的相续,不是今生才学习的,这个是讲这个第八识在因地上恒常相续的功能。它把您过去善恶的功能,全部保存下来,在您今生的一念心识当中表现出来。这是说明这个“恒”,不管是果报的相续,不管是因地的相续,这个第八识有这种从无间断的功能。这样子当然就构成了因果的相续了,这是讲世俗谛。再看这个“转”:

    “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

    这个地方是发明这个胜义谛,这个转就是说:这个初能变的第八识,是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它是有变化的。从果报上来说:“因灭果生,非常一故”。这因灭果生,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从粗分来说:就是我们前面一期的生命结束了,我们前一生可能是一个天人的果报。天的这个五蕴,一种尊贵的有堪能性的色、受、想、行、识,结束了以后,变现一个人的色、受、想、行、识,这是表示“因灭果生,非常一故”,生命的果报体是会变化的。假设从细分来说,它每一个剎那都是在变化。比如说我现在的心情很快乐,但是您讲出这一句话的时候,您形容的是您前一剎那的身心世界,您话讲完的时候,又是下一剎那,这种快乐的相貌可能是增长了,也可能减少了。所以说第八识在释放果报的时候,它是顿生顿灭的,它是非常一故,它不是恒常不变的自性,它是有生灭相的,这是从果报的这个“转”。

    再看这个因地上的“转”,“可为转识、熏成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六零小片警爱吃瓜爱工作 异界列车 凤隐归 江南裁缝日志 毛茸茸帮破案,我惊艳刑侦界 成为诺亚后,选择伽古拉 总裁,我一个保安负什么责? 庆妃捡漏攻略(清穿) 我的师娘是大凶之物 反派渣爹:我的女儿都是大魔头
相关推荐:
剑主诸天 神鬼传说 开局穿越,躺平就能修炼到满级! 斩气界 听说我死后成了反派白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