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迷雾峡谷与生命奇观 (3/4)
细菌,所过之处,原本密集的枯草杆菌菌落变得稀疏。
“它们的增殖速度太快了。”林夏看着黏菌的网状结构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向溪流蔓延,“再这样下去,会破坏这里的生态平衡。原宗,分析它们的聚集信号。”
“检测到环腺苷酸(cAMP)浓度异常升高,这是黏菌聚集的信号分子。”原宗的投影屏幕上显示出分子结构模型,“它们通过这种信号协调行动,形成多细胞体以提高生存概率。”
林夏想起老陈曾说过,黏菌在自然界中是“清道夫”,能分解死亡的有机体,但过度繁殖也会成为生态威胁。她打开通讯器:“老陈,发现一片黏菌聚集区,正在快速吞噬细菌,需要干预吗?”
终端那头沉默了几秒,传来纸张摩擦的声音:“查了一下培养皿的初始接种记录,这里原本接种了少量黏菌孢子,可能是温度适宜导致爆发。暂时不用干预,先记录它们的扩张速度和cAMP浓度变化,这对研究生物群体行为很有价值。如果超过安全阈值,我会远程释放抑制因子。”
“收到。”林夏看着黏菌的网状结构在溪流边缘停下,似乎对水体有所忌惮,心里松了口气。她蹲下身,看着网眼中的黏菌细胞正在分裂,细胞核像颗黑色的珍珠在细胞质里滚动,忽然觉得这些看似简单的生物,其实藏着远超人类想象的智慧。
沿着溪流继续向上,地势逐渐陡峭,“瀑布”的轰鸣声越来越清晰。林夏攀爬上一块巨大的“岩石”——那是酵母菌形成的菌核,表面布满了蜂窝状的孔洞,孔洞里栖息着细小的“虫子”,原宗扫描后显示是轮虫,一种微型多细胞动物,正在用纤毛过滤水中的细菌。
“没想到这里还有轮虫。”她惊叹道,看着轮虫像小坦克般在孔洞里穿梭,头部的纤毛圈不断转动,像在搜寻食物,“它们是食物链的重要一环,能控制细菌数量,难怪黏菌不敢靠近这里。”
“原宗,给老陈传一张轮虫的特写。”她调整铠甲的摄像头角度,“让他看看这个微观世界的‘守护者’。”
照片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刚响起,原宗突然发出急促的警报:“紧急警报!上方10米处有液体坠落,体积约50立方厘米,速度3.6米\/秒!”
林夏猛地抬头,只见迷雾中落下一滴巨大的水珠,像透明的陨石般朝着她所在的“岩石”砸来。她来不及多想,纵身从菌核上跃下,翻滚着躲到一丛紫霉菌后面。几乎就在同时,水珠轰然砸在菌核上,碎裂成无数小水点,形成的冲击波让周围的放线菌菌丝成片倒伏,轮虫栖息的孔洞被水灌满,几只来不及逃离的轮虫随着水流被冲走。
“吓死我了……”林夏按住狂跳的心脏,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刚才那一瞬间,她真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在宏观世界里微不足道的一滴冷凝水,在此刻却成了能致命的“陨石”。
“老陈,刚才差点被一滴冷凝水砸中。”她对着通讯器说,声音还在发颤,“你们那边能控制培养皿的温度吗?再这样下去,我可能要被‘洪水’淹没了。”
“抱歉抱歉,培养箱的温控系统出了点小故障,已经让技术员调整了。”老陈的声音里满是歉意,“刚看到你传的轮虫照片,太清晰了,它的咀嚼器结构看得一清二楚。对了,你附近的紫霉菌菌丝里检测到一种新型酶,可能对降解塑料有帮助,记得采集样本。”
林夏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余悸,走向那丛紫霉菌。水珠砸落的地方形成了一个小型的“水洼”,里面漂浮着放线菌的孢子,像绿色的种子。她小心地避开水洼,伸手触摸紫霉菌的菌丝,它们比看起来要坚韧得多,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黏液,能减少水分蒸发。
“原宗,采集紫霉菌样本。”她看着铠甲的机械臂弹出微型采样器,轻轻刺入菌丝体,“希望这东西真能降解塑料,那可就解决大问题了。”
采样完成时,迷雾渐渐散去,阳光透过培养皿的玻璃壁照了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