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使命 (1/5)
七、神谕与王座
实验室的消毒水气味还没散尽,林夏将第七份培养皿推到老陈面前时,铠甲的能量膜正泛着冷光。培养皿里的琼脂培养基上,红色的葡萄球菌菌落组成了规整的螺旋图案,像她用显微镜观察过的星系旋臂。
“这是我标记的第一象限。”她的指尖在培养皿边缘划过,留下道浅白色的痕迹——铠甲表层的纳米探针刚刚完成灭菌,“链球菌在第二象限形成生物膜,放线菌的抗生素分泌区在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是对照组,我会引入噬菌体观察种群平衡。”
老陈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抬头时,眼镜片反射着培养皿的红光,像两块凝固的血珠:“你要把这里变成……微型战场?”
“是生态观测站。”林夏纠正他,伸手掀开操作台下方的暗格。里面藏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打开时,十二根纤细的光纤像触须般弹出,末端的微型镜头在灯光下闪烁,“这些会同步传输画面到你的终端,每根光纤对应一个观测点。”她拿起根光纤,将其末端粘在培养皿内壁,“当我需要支援时,会用发光真菌发送三组短脉冲——这是我们的暗号。”
老陈的手指抚摸着金属盒的边缘,那里刻着串模糊的编号,是三年前“蚁穴”项目立项时的代码。“你说带着人类的希望……”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像沉在培养基底的沉淀,“可这到底是希望,还是另一场灾难?”
林夏转身走向“蝶蛹”装置。钛合金舱体在晨光里泛着银灰色的光,能量管线像血管般微微搏动。她抬手按住舱壁,铠甲的生物传感器瞬间亮起,与装置的接口完成对接。“你还记得婆罗洲白蚁巢里的共生真菌吗?”她的声音透过金属传来,带着种奇异的共鸣,“它们为白蚁提供营养,白蚁为它们传播孢子,这不是灾难,是共生。”
老陈没再说话。他看着林夏将那盒光纤的主机藏进通风管道,看着她用紫外线灯消毒培养皿周围的台面,看着她将一支装满抗生素的注射器放在操作台角落——那是给老陈准备的应急药品,万一实验失败,这些能杀死培养皿里可能泄漏的微生物。
“这次会待多久?”当林夏钻进舱体时,老陈突然问。他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出个墨点,像颗正在扩散的细菌菌落。
“七天。”林夏的声音从舱内传来,带着金属的回响,“如果第七天没有信号,启动自毁程序。”舱门缓缓闭合,将她的脸藏在阴影里,“别让我的研究变成别人的武器。”
老陈看着舱体表面亮起的纹路,那些蓝色的光带顺着管线流动,像培养皿里蔓延的蓝细菌。他突然想起十五年前,林夏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也是这样站在仪器前,眼里的光比任何菌落都要明亮。
“蝶蛹,启动。目标尺度:1:100000。坐标:第一象限观测点。”
空间压缩的瞬间,林夏展开了翅膀。这一次,疼痛被种奇异的酥麻取代,像无数个微生物在同时亲吻她的神经。视野里的培养皿急速放大,琼脂表面的沟壑变成峡谷,葡萄球菌的菌落化作红色的山峦,而她的翅膀在气流中舒展,能量膜上的星图与培养皿的光纤观测点连成一片。
“同步完成。”原宗铠甲的声音带着种近乎温柔的流畅,“已接入老陈的终端,当前位置:第一象限主峰——编号‘赤焰山’。”
林夏悬停在红色山峦的顶端。葡萄球菌的细胞在她脚下像红色的岩石,细胞壁上的肽聚糖层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她能看到单个细菌正在进行二分裂,细胞从中间凹陷,像被无形的手捏成两半,新形成的细胞膜上,菌毛像刚破土的幼苗般探出。
“原宗,扫描环境。”
“检测到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密度1.2×10⁸CFU\/g,存在青霉素抗性基因,周围有微量溶菌酶——来源:你的唾液样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