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四百一十一章 晋阳之乱 (1/2)

晋定公十五年,晋国赵鞅对邯郸午说,把卫国进贡的五百家归还于我,我要把他们安置在晋阳(赵鞅之封邑)。

邯郸午答应了赵鞅,可等到回去把这些话告诉他的父兄长辈,他们却说,不可以。卫国是用这五百家来帮助邯郸的,却安置在晋阳,这就是断绝与卫国的友好。不如侵袭齐国而来解决这个问题。

晋定公十二年,赵鞅包围卫国国都,卫国人因此畏惧,故而进贡五百家于赵鞅,赵鞅先安置于邯郸,邯郸午之族人以此为常,不欲与卫绝,而谋侵齐以归之于晋阳,不使与卫绝。

邯郸午,赵之别氏也,立为大夫,其族小而慎微,位卑而多虑。

邯郸午于是听从了父老的话,却没有知会赵鞅。

赵阳因此大怒,召见邯郸午,认为邯郸午没有听从他的命令,便囚禁了邯郸午。

赵鞅让邯郸午的随从解除兵器再进入,涉宾(邯郸午的家臣)没有答应。

赵鞅因此对邯郸人说,我因为私事讨伐邯郸午,你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愿望立继承人了。

然后,赵鞅杀死邯郸午。

赵稷(邯郸午之子)、涉宾因此率领邯郸人叛乱。

夏,六月,上军司马籍秦率军包围邯郸,这是为了平定邯郸人的叛乱。

当时,范氏的宗主乃是范鞅之子,范吉射。

范鞅在晋定公十年,即公元前五零二年之后,不见于史书,推测应当在公元前五零一年至公元前四九八年去世。

范鞅死后,他的儿子范吉射继承了他的卿位。

智跞顺次成为晋国正卿。

邯郸午是中行寅的外甥,而中行寅的儿子娶了范吉射的女儿,彼此和睦,所以范氏、中行氏没有参与包围邯郸,准备发动叛乱。

赵鞅的家臣董安于得知了这个消息,告诉赵鞅,表示,我们先做好准备吗?

赵鞅说,晋国有一条法令,先开始发动叛乱的人处死。我们为后就可以了。

董安于说,与其危害民众,宁可我一个人去世,请用我去解释。

赵鞅并没有答应。

秋,七月,范氏、中行氏攻打赵氏宫室,赵鞅逃亡到晋阳,晋国人因此包围晋阳。

晋国六卿,赵、范、中行已经下场,仅仅只是为了邯郸午?为了五百家的进贡?

自六卿独大,祁氏、羊舌氏被灭之后,晋国虽然逐渐在诸侯之中失去威信,但晋国的实力,尤其是六卿的实力依旧强大,郑、齐、宋、卫、鲁,先后背叛晋国,却不能成为晋国真正的隐患。

范鞅执政之时,范氏与魏氏、赵氏不睦,与中行氏交好,六卿的矛盾随着他们的权势逐渐增强也愈发明显。

赵鞅,身为赵氏的宗主,没有吸取祁氏灭亡的教训,因为自身的私事而诛杀大夫,这给了想要作乱的人一个可趁之机。

不过,赵氏终究不是祁氏可以比拟的,如今的晋国也不是晋顷公十二年的晋国了。

范氏有一族人名叫范皋夷,不受范吉射的宠信,想要在范氏中发动叛乱。

智跞有一个宠臣名叫梁婴父,智跞想让他担任卿。

韩氏韩不信与中行寅不睦,魏氏魏曼多与范吉射不睦。

所以,五个人策划,准备驱逐中行寅而用梁婴父代替他,驱逐范吉射而用范皋夷代替他。

在这样一场明显有利可图的动乱之中,先下场的人瞅准了机会一拥而上,可在后面,是早已经就盯上了他们的阴谋者。

先下场还是后入场,并不能决定事情的成败,虽然先下场的往往自大而无畏,后入场的则多勾联而算计。

其所紧要之处,在于合于道义,顺乎准则,强己之左右,弱彼之远近。

合于道义,虽不能胜而必可久也,顺乎准则,虽有强敌而不失其力也。

智跞对晋定公说,国君命令大臣,开始发动祸乱的人处死,盟书沉在黄河之中。如今三个大臣开始发动祸乱,却唯独驱逐赵鞅,处罚已经不公正了,请把他们都驱逐。

冬,十一月,智跞、韩不信、魏曼多事奉晋定公攻打范氏、中行氏,没有攻下。

范氏、中行氏准备攻打晋定公,齐国高疆(齐国子尾之子,流亡至晋国)说,久病成良医。唯有攻打国君是不成的。民众是不赞成的。我正是因为攻打国君才待在这里。三家不和睦,可以全部战胜他们。战胜他们,国君还去依靠谁?如果先攻打国君,这是促使他们和睦。

范吉射、中行寅没有听从他的话,攻打晋定公。

晋国人因此都帮助晋定公,范氏、中行氏落败,智、韩、魏三族就跟着去攻打他们。

丁未,范吉射、中行寅逃亡到朝歌,韩氏、魏氏替赵氏求情。

十二月辛未,赵鞅进入绛邑,在公宫内盟誓。

范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四合院:小爷七岁,吹牛成真 告别与再见,人生背靠背 元灵标 异灵启世 退休后我在空间开客栈 假千金重生断亲后,成飞升第一人 反派不是仙子咋都倒贴 人在末世,熔炼万物! 灵幻大陆之废柴逆袭天尊 塔防领主:开局十连SSS级天赋
相关推荐:
塔防领主:开局十连SSS级天赋 大明:开局造反,逼老朱退位! 人在王牌部队:退兵顾一野! 明末的王朴 我,中东国王,枪决鹰酱偷油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