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不想活了 (3/4)
nbsp; 有些人提出,要玉军教他们怎么记账,特别是如何记工分,如何和记工员对工。
队里的记工员也来找他,说有不少家庭连一个会记工的人都没有,他们就靠记忆进行对工,时间一长就记不清了,对工时经常发生误会,希望他能借此机会教会大家记工。
玉军觉得,教大家识字、识数,如能跟实际需要相结合,效果可能会更好。
要会计工分,就必须学会涉及各种农活名称的字会认会写,所以,他就从此入手。
大家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和实际需要,极大地鼓舞了他,给他的义务教学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教学中,有时由于膝关节疼痛,不由自主地弯腰用手去揉一揉,捶一捶。一个与他一起放牛的小伙伴,跑到大队部给他搬来一个长板凳,让他坐下来讲,玉军很感动,用手在他的肩上拍了拍,表示感谢。
玉军除了放牛和教学,还利用业余时间给周边几个村民继续维修小喇叭。
通过两年多的维修,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摸索出一些自己独创的土办法,如鉴别舌簧喇叭线圈断线好坏的简易方法等。
线圈断线修理起来比较麻烦,先要把线圈漆包线拆下来,找到断点后,进行焊接后再重新绕好。
由于村里没通电,电烙铁无法使用,他就将断点两端用砂纸打磨后拧在一起,涂一点松香膏,等做饭时,把火叉顶端烧得有些发红的时候,就可以用焊锡焊接好。
舌簧喇叭的线圈有一万多圈,绕起来相当费时,好在舌簧喇叭的线圈可以乱绕,不用排线。所以,他就用纺车当绕线机,将线圈架固定在纺车锭子的转抽上,摇动纺车把手,就能完成绕线工作,这样就快多了。
玉军睡觉比较死,他希望每天早晨小喇叭的声音能再大一点,就像闹钟一样,让他早点起床。
如何提高音量?他琢磨了半天,觉得可以把线圈由单股改成双股,这样就可以降低阻抗,加大电流量和磁场强度,音量应该能提高。
他试了试,还真成功了,声音确实比原来大大提高了,结果村里许多人都来找他,希望把家里小喇叭的声音也调大一些。
他仔细想了想,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必然造成沿线其他用户收听质量下降,这显然是损人利己的行为,于是,立即进行纠正,恢复原状。
一天下午,大队召开全体社员大会,贯彻落实县第七次“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玉兰早早赶过来,给玉军带来几个要维修的小喇叭。有翠见玉兰穿着那件白色镶着蓝灰色碎花的“的确良”上衣时,心中不由自主地燃起一股怒火,绷着脸,指着玉兰篮子里的小喇叭:“你拿这些破玩意干什么?还嫌家里不够乱啊?”
玉兰陪着笑脸道:“村里有人知道玉军会修,送来了我也不好意思拒绝。”
“有本事自己修,别老给别人找麻烦。”
玉军立即接过话茬:“大嫂,不麻烦,能给大家帮点忙是件快乐的事,我愿意。”
“你别老拿家里的钱做好人,一分钱不收,搭了时间还要贴钱,图什么?”
“这活没什么成本,就是搭了些时间,但能把学到的知识派上用场,于人于己都是好事。”
“你的松香和焊锡哪来的?原来一斤煤油点半个月,现在几天就没了,这不是成本是什么?”
“我以后注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