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驭规开生路,殊途证本心 (2/3)
,只为江山社稷!”
离开规则森严的阵道迷宫,眼前的景象再次转换,一片祥和宁静的金光笼罩下来,洗涤着心灵上的尘埃与杀伐之气。
这里没有刀光剑影,没有陷阱迷障。只有一尊巨大的、通体由温润白玉雕琢而成的佛像,盘膝而坐,低眉垂目,面容慈悲而庄严,仿佛在注视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佛像前的空地上,只有一个简单的蒲团。蒲团周围,散落着无数或新或旧、材质各异的经卷。有的以金粉书写在贝叶上,有的以墨汁誊抄在宣纸上,有的甚至只是刻在粗糙的石片上。
这些经卷上的文字各不相同,语言各异,但其核心思想却惊人地一致,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慈悲”、“渡人”、“舍生”、“放下”的佛门至理。梵唱般的诵经声在空间中若有若无地回荡,带着一种直抵灵魂深处的温润力量,让人不由自主地平静下来。
一个身着朴素灰色僧衣的年轻佛子虚影,正安静地跪坐在蒲团之上。他手持一卷古老的竹简经书,轻声诵读,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同清泉流淌过心田,蕴含着抚平躁动、启迪智慧的力量。
叶昭凤缓步上前,在佛子虚影旁边的空地上,同样盘膝坐下。她没有言语,只是静静地感受着这片空间的祥和与佛子诵经声中蕴含的慈悲愿力。
佛子虚影似乎感应到她的到来,诵经声微微一顿。他抬起头,看向叶昭凤,眼神清澈而充满智慧。他轻轻合上手中的竹简,从身边散落的经卷中,拿起一卷以金线装裱的《渡厄经》,双手捧着,恭敬地递到叶昭凤面前。
叶昭凤双手接过经卷,缓缓展开。金色的文字流淌着佛光。其中一段经文跃入眼帘:“众生皆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帝王将相,贩夫走卒,概莫能外。帝王之苦,苦在放不下,放不下江山重担,放不下万民期许,放不下权力得失……”
经文直指帝王之心!
叶昭凤的目光在“放不下”三个字上停留许久。她想起了自己登基时的挣扎与决绝,想起了御书房中彻夜不熄的灯火,想起了边境烽烟下焦灼的抉择,想起了面对贪腐权臣时的雷霆手段……这些,都是“放不下”。
她轻轻合上经卷,并未被经文引导着去追求所谓的“放下”。她抬起头,迎向佛子虚影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声音平静而坚定,带着帝王的担当:
“佛说‘放下’,是放下心中妄念执着。然,朕说‘拿起’。”她的声音在宁静的空间中格外清晰,“拿起这万里河山的重担,拿起亿兆黎民的福祉,拿起该担的责任,以手中权柄,廓清寰宇,护佑苍生。这……亦是一种‘渡’!渡这天下,离乱离之苦,渡这万民,向安康之岸!”
佛子虚影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丝毫被反驳的愠怒,反而缓缓浮现出一抹了然的、充满赞赏的微笑。那笑容如同莲花绽放,纯净而温暖。他没有再对叶昭凤说什么,而是转向了站在一旁的楚凡,从经卷中拿起一片记载着“舍身饲虎”典故的古老龟甲,递了过去。
楚凡恭敬接过龟甲,上面的古老文字记载着佛陀前世为救饿虎母子,舍身饲虎的壮烈故事,宣扬着“舍己为人”的无上慈悲。
楚凡仔细阅读完,沉默片刻,却缓缓摇了摇头。他看向佛子虚影,眼神坦然而深邃,带着权谋者的务实与守护者的坚定:
“大师,此典意在彰显慈悲,令人钦佩。然,恕在下直言,此法……楚凡不敢苟同。”
他语气平和,却掷地有声,“若自身尚且难保,如风中残烛,又如何能真正、持久地去渡人?去守护?守护之道,当由近及远,由己及人。先守护好自己珍视的、有能力守护的身边之人,令其安泰;再积蓄力量,以智谋、以法度、以所能及之力,去守护一方水土,乃至天下苍生。此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步步为营,方是踏实的、可持续的‘渡’与‘护’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