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身在公门 崭露头角 第七章壮班都头 (3/4)
p;几人纷纷点头,眼中满是热切。
林峰目光扫过众人,语气陡然转冷:“不过,既然吃了官家这碗饭,就得守官家的规矩。往日那些偷奸耍滑、欺压百姓的勾当,一概不准再有!”他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否则,休怪林某不讲情面。”
众人心头一凛,齐声应道:“谨遵都头吩咐!”
这时,人群中却有人低声嘟囔:“可…可只靠衙门那点饷银,如何养家糊口?”这话一出,四下顿时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此言非虚。
大明衙役年薪不过六两银子,尚不及城中掌柜半月之资。州县往往为了节省开支,多将衙役薪俸压至极低;纵有县令体恤,亦难改大局。
这般微薄俸禄,岂能养活一家老小?
正因如此,衙役们往往各寻门路。尤以外勤快班为甚,他们办案时索要“茶钱”、“鞋袜钱”已成惯例;壮班巡街时向商贩收取“平安钱”更是心照不宣的规矩。
便是百姓告状,也须先奉上“呈递钱”;若想上诉,更要打点“疏通费”。每轮值一次,这些灰色进项竟比正经俸银多出数倍。
有人或问:若不交纳,可能幸免?
实则难矣。衙役手握权柄,可借故拖延文书,可暗中篡改供词,甚至罗织罪名。纵有些背景门路之人,遇此等纠缠亦往往徒呼奈何。
更有甚者,借追捕逃犯之机索要“辛苦钱”,借征收税粮之便克扣“损耗银”。凡经手钱粮事务者,多会暗中抽成。衙门上下,早已形成一套密不透风的生财之道。
这般灰色营生,虽上不得台面,却已成维系衙门运转的潜规则。百姓虽苦,却亦无奈,毕竟衙役们手握权柄,稍作手脚便教人寸步难行。
这也难怪许多人家宁可倾尽家财,也要将子弟送入衙门当差。
想到这,林峰负手而立,目光如炬地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陈师爷曾告诫我,在这衙门里要讲规矩。今日我也要告诉诸位!市井之中,同样要讲规矩。我并非要弟兄们只靠那点饷银过活,而是要让这‘孝敬银’收得明明白白。”
堂下众人闻言,纷纷竖起耳朵。只见林峰从袖中取出一本簿册,啪的一声拍在案上。
“从今日起,壮班收钱,要立三条规矩。”他竖起三根手指,“其一,不再巧立名目。什么‘茶钱’、‘鞋袜钱’、‘平安钱’,统统取消。其二,不许单独收钱。谁若敢背着弟兄们私下伸手——休怪我不讲情面。”
赵小乙忍不住问道:“那...咱们日后怎么...”
林峰嘴角微扬:“其三,统一收取,按功分配。”
他翻开簿册,“我已统计了城中各大赌坊、青楼、暗门子,连那些牙行、中人也都记在册上。明后,我会亲自与他们立下规矩——以后每月一次,按规模大小统一缴纳‘规费’。”
堂下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面露喜色,也有人眉头紧锁。
“都头。”一个年长些的衙役迟疑道,“那些守城门的弟兄...”
“放心。”林峰打断道,“所有规费收上来后,三成留作公用,七成按差使轻重分配。便是守城门的弟兄,也绝不会短了口粮。”他环视众人,笑道:“如此一来,既免了纠纷,又断了那些地痞借机敲诈的由头。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面面相觑,渐渐露出恍然之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