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东京第一楼(中) (2/3)
货物的伙计在门槛处顿了顿,粗布衣衫被汗水浸透了大半。
李全正清点着账簿,闻言抬起头,瞧见几张忐忑的面孔围在跟前。
他摩挲着账本边角卷起的页角,轻叹道:“倒也不是不干了,只是新铺面还没寻着合适的,就暂且歇业一段时间。”
“官府那些老爷们哪管咱们死活?”一名年轻些的帮工愤愤道,“一句话下来,说不给开店就不给开了。他们倒是吃穿不愁,可咱们没了生计,一家老小靠啥过日子?”
话音落下,另外几名伙计也跟着嚷嚷了起来,基本是一些牢骚抱怨之言。
酒铺里请的这些人手,都是从开封本地招募,李全给他们开出的报酬,要比东京的同行优厚一些。
大伙儿在铺子里也干了好几年,现在突然要失去这份工作,一时之间难免会感到无所适从。
听着伙计们的抱怨,李全只能安慰道:“大伙儿若是愿意等的,到时新铺子开张再过来便是。”
这话说得底气十足,倒把众人唬住了。
但李全心里也明白,铺子什么时候再开张,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而眼前的这帮伙计,家中上有老下有小,也需要挣钱养家,总不能干等着,免不了要另谋出路。
想到这里,李全心下一叹……店里的伙计虽失去了工作,但这年头卖苦力的活倒也不难找,顶多也就是待遇比酒铺里差些。
可他所要忧虑的事情却没这么简单。
李全虽在外人面前以李家仆从自居,但实际上他在李家地位很高,里里外外的许多事他都能说了算。
他本是婺源胡氏的家生子,即当年昭宗李晔临危托孤的那位近侍胡三的家族。
原名本叫全仁忠的他,自小伴着李二娘的父亲长大。二十余年前,李家为避战乱入蜀改回李姓,他便随主家更名为李全。
后来孟知祥割据蜀地时,李全投身行伍积功至骑兵校尉。直至十年前,主家阿郎病重托孤,他方才卸甲归府,全心护持李家孤儿寡母。
去年李二娘前来东京时,他便亲自带人跟随护卫,之后又暂时留守在了这里。
本来李全坐镇东京,是为了维持这条门路,毕竟周国的强大已显而易见,隐隐有了扫清寰宇、重整山河的态势。
不管是出于行商的利益考量,还是为了自家阿郎的遗愿,必然要为今后能在周国站稳脚跟而做准备。
然而想法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相比于承平日久的蜀地,用钱开道的法子,放在周国根本不管用。
那些文官们还好一些,事儿办没办成先不说,起码收了钱大多还有个回音。
而那帮子武夫……简直是吃人不吐骨头。
这几年来,酒水是一坛一坛的送,钱财珍宝也塞了不少,可到头来却如石沉大海,连个响动都没有。
哪怕拿去施舍乞丐好歹还能落一句感谢的话不是?
李全越想越是糟心,两相比较之下,他突然觉得那位李都使,真算得上是周国武夫中难得的一股“清流”。
对方娶亲时的聘礼得了自家的资助,这大半年来便一直不停的送来酒精,丝毫没有想要白占便宜的意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