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四百三十七章 科举筹备会议 (2/3)

\/>      事已至此,房俊除了咬牙暗骂孔颖达不地道,只得坐上了主位。
  
      “诸位请仔细翻阅手中的《科举考试流程》,有何不解之处,亦或有何建议,都可提出来,由在下解答。”虽然底下坐着的都是朝中的大BOOS,不过房俊并不怯场,前世主持过的会议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坐到主位上的那一刻,便恍然有种时空穿梭的感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一股豪情壮志自胸臆之间陡然升起!
  
      中书舍人马周率先发问。
  
      扬了扬手里的资料,马周问道:“对于这份《科举考试流程》,本人十分钦佩。条理分明,布置严谨,方方面面几乎尽善尽美,只是有一点某认为不妥。新乡侯的这份《科举考试流程》里,将整个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阶段,唯有取中前一个阶段的好名次,才有资格进行下一个阶段的考试,这很合理,但是也说明这需要极为细致的组织筹划以及充足的时间,以在下估计,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是陛下的意思,要在春天的时候便进行首次科举考试,这显然来不及,不知新乡侯可有备案,以应对春天的考试?”
  
      房俊给马周点了个赞,这位果然是思维敏捷的大才,只是简单的翻了翻,便指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
  
      李二陛下急于进行科举考试,想要以此来网络天下寒门的人才,与世家门阀所对抗,这是初衷,也是符合历史潮流注定会成功的政策。
  
      但是完善科举却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哪怕有了房俊这个BUG的出现,生搬硬套了明清两朝已然晚辈的科举制度,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
  
      明清两朝与唐代无论是在政治环境、社会风气等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适合于明清两朝的制度,不见得就适合唐朝,这需要在长期的筹备过程中去不断的发现、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完善……
  
      而眼下,如何能够最小的消除世家门阀对于科举制度的抵触,才是重中之重!
  
      无需置疑,在现阶段的大唐,拥有高等知识、能够达到朝廷官员选拔要求的那一批人,只能是世家门阀出身的年轻俊彦。这些年轻人生活在优渥的环境里,自幼经受着高级的教育,无论学识、眼界、亦或是能力,都高人一等。
  
      而那些寒门士子,想要在各个方面与世家子弟一争短长,只能说同志仍须努力,路漫漫而修远兮……
  
      有鉴于此,很长一段时间内的科举考试,主体仍然是世家子弟,这是谁都无可置疑的现状,哪怕是心心念念捧起寒门士子的李二陛下,也不得不接受这个现状。
  
      “由各级学馆荐举者称生徒,经州县荐举者称乡贡。乡贡名额由中央分配,上州每岁三人,中州二人,下州一人,有才能者不受名额限制;不论门第等级和贫富,均可怀牒自列于州县参加考试,逐级选拔到京师,会同生徒参加尚书省考试。”
  
      房俊信心满满,早有腹稿。
  
      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穿成继母后,我改造全家种田忙 永恒之钥 出道即无敌,我在都市杀疯了 穿越七零嫁个兵哥生崽崽 都市之傲世天龙 七零娇宠:媳妇是电子大佬 拜把子小叔别对我动心 同时穿越:反派竟是我自己 从婴儿开始肝成道君 杂役吃本长生诀,竟苟成万古仙
相关推荐:
谍战:开局偷听心声,识破日谍 你一小黄毛,咋就族谱单开了? 谍战:我能看见情报价值 顶替我高考状元?我扛匾跪军区 这个民国不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