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鹿王本生图 (2/3)
/> “能把一件事情做得越来越好是好事。尤其是我们做壁画的,这里差不多,那里差不多,很多妃差不多加起来就是差很多。”
“唉,我知道了薇姐。”小吴咬着铅笔,叹了口气,“梁姐,鹿王右耳那道缺口,歪得一点规律都没有,我描了三遍都不对。要不,你帮我瞧一眼?”
梁薇放下手里的试块,拿起小吴的线稿看。
照片里的缺口边缘是被风沙吹落沙的位置,好几处细碎的小豁口。
“这个位置我看过,你来看我的笔记。这个下面是有一条细细的墨影的。”
“哪里?”
“这儿,你对着光看,不然看不出来。”梁薇拿出拷贝纸覆在照片上:“先拓残痕,再扎孔,原壁怎么‘伤’的,我们怎么画。”
接下来的两天,梁薇又一头扎进工作室和石窟。
她把地仗原料的比例改成5.5:2.5:2,麦秸秆剪得更碎。
搅泥时手腕转得很慢,让秸秆在泥浆里均匀散开。
之前制作试块的时候,她没有注意刷泥层的时间。
这次正式开始,她特意把这个步骤选在清晨。
工作室内湿度降到40%,亚麻布上的泥层刷得极薄。
每刷完一层,就得用指腹按按。
直到感受不到粘腻,才敢刷下一层。
“梁姐,这泥层要等多久啊?”小吴蹲在旁边,看着画布上变干的泥印,有些着急。
梁薇掏出湿度计,插入泥层边缘。
眼睛盯着温度计一动也不动,等屏幕跳至11%时,她对小吴说:“刷泥层不是干得越快越好。真求快的话,直接用烘干机不是来得更快?我们要等泥层喝够水,干得太快反而会裂。”
她想起苏师傅说的“手汗摸出来的准头”,现在也慢慢摸出点门道。
泥层从湿到干,触感会从凉软变成温硬。
那点恰到好处的温度,仪器测不出来的。
线稿拓印那天,窟里的土腥味格外浓。
梁薇把拷贝纸覆在原壁鹿王身上,手拿软炭条轻轻描。
不敢太用力,怕蹭掉原壁的细土。
拓到鹿王断成三截的前腿时,那条会被忽略的墨线已经看不见了。
她把炭条换成支2H铅笔,笔尖削得像针尖,沿着残影的边缘仔细地勾。
铅笔痕淡得几乎看不见,却把那点痕迹留了下来。
等把拓好的线稿覆在画布上,用针尖扎孔时,梁薇的眼睛酸得发涩。
每扎一个孔,她就在心里跟着默念。
这里是去年新增的盐斑。
那里是风蚀了十年的缺口。
    尾巴的残缺是被人为的损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