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他怪有礼貌嘞 (2/3)
摇摇头上了车。
一路上两人都没说话,车里气氛有些僵。
经过一条小路后,阿亚在一个村口停下车。
土坯墙在夕阳下泛起一层暖光,屋顶的木梁上悬挂几束风干的红柳。
阿亚率先开口:“我去送笔花毡的货款,不会耽误太久。”
“我也一起吧。”
梁薇连忙下车,跟着阿亚走进一户带小院的人家。
葡萄架下面坐着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在穿针,她一手拿针,一手拿线捻了捻,试了好几次也没穿进去。
膝上半块绣到一半的花毡,针脚细密得像锁扣。
原来那几张被她吐槽“不值价”的花毡,全是老人一点点捻线、配色、缝制的。
老人看到他们,放下手里的针线,拉着他们的手往屋里让。
阿亚把钱递给老人,又帮她穿好针线,婉拒道:“古丽奶奶,下次一定来尝您的抓饭,今天还得赶路呢。”
回到车上,阿亚淡淡解释:“古丽奶奶年轻时是村里最好的绣匠,现在眼睛花了,一块毡子得耗上三四个月。
机器做的花毡虽然花样多,但羊毛线偷工减料,同她手上的比起来差远了。
你看到的那块花毡,艳丽的蓝色是用板蓝根反复染出来的,晒十年都不会褪。”
梁薇脸颊发烫。
她欠他们一个道歉。
刚要开口,阿亚点头示意她看窗外:“看那边。雅丹地貌,像不像一群趴着的骆驼?”
梁薇点点头:“确实很像啊!好漂亮!”
“前面那道山梁是汉代戍卒守过的烽燧,残垣里还能捡到老陶片。”
车过渭干河时,他又说:“这河在佛经里叫‘白马河’,据说鸠摩罗什当年就是沿着河往龟兹走的。”
果然是好向导,书上可没讲那么细。
梁薇的注意力被勾走,顺着他的话问起许多沿途的故事。
阿亚冷不丁偏头问梁薇:“为什么来克孜尔?这里的旅游线路不算方便,游客也并不多。”
“来修石窟壁画的。”梁薇眼睛亮了亮,“当时有两个选择,敦煌莫高窟和克孜尔石窟。”
阿亚貌似并不意外。
他挑眉:“敦煌名气要大得多呢。”
“但克孜尔对我来说很特别。”
梁薇回复完许瑶的信息,继续说:“克孜尔石窟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的石窟群,比莫高窟还早三百年,又是佛教东传的‘第一站’。
那里的壁画是‘龟兹风格’的代表,菩萨穿的是波斯式的裤装,飞天的飘带里藏着希腊的卷草纹,有没有那种不同文明在石头上开派对的感觉?
唉……可惜好多洞窟都空了,要么被斯坦因他们割走了壁画,要么因为气候干燥开裂……我老师说,修这里的壁画,就像给一段快要褪色的历史重新上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