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中文的优势到底是什么? (2/5)
sp; 「本来以为自己是田忌,结果自己是马,还是下等马。哈哈哈哈哈哈。」
「所以在中国做翻译官最害怕的就是遇到一句话:中国有句古话……
比这句话更可怕的是:在中国有一个成语……」
「中国成语能让中国人在说话或者写作的时候随时插入超链接。」
「引经据典,此之谓也。」
「我悬梁刺股,终于金榜题名,却无法适应尔虞我诈的职场,最终丢盔卸甲,倦鸟知还。
这个信息量,能让外国有人发疯。」
「中国很多的诗词本来都是雅信达,可如果由文化底蕴不好的翻译官去翻译的话就会变成信、达、不雅。」
「《去朋友家》
朋友杀只鸡,请我过去吃。
村边有些树,墙外还有山。
开窗喝着酒,再聊家常事。
吃完这一顿,重阳还来吃。」
「妈的,直接让我对诗词歌赋去魅好吧。」
……
【“而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文这种独特的表意优势还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语言风景?”
“首先,你们知道外国人在学汉语时最难的是什么吗?
不是写,不是拼音,不是含义,而是音调。
在汉语里,同音不同字是非常常见的例子,而这个特点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惊喜,同音不同字给我们带来了非常多有趣的艺术作品。”
“比如,张若虚号称拥有着孤篇压全唐作品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
“首先这首诗的韵律美感,就是巅峰中的巅峰了,全诗36句,每4句就会换一次的韵脚一共换了9次。
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仄分别起䪨,我们读起来了就会有高低错落的效果,再往细了看,拼音也各有不同,比如‘悠’和‘楼’读起来的洪亮程度就不一样,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运用,所以读起来就洪亮——柔和——饱满——洪亮——柔和的整体效果。
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往复,又层出不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