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卫星地图的震撼。 (2/3)
sp;“好多的稻穗……每株起码有300多颗!比我平常种的稻谷还要多好几倍!”
“戈壁里面养海鲜,荒漠里面种水稻……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而是别人告诉我的话,我一定会认为他脑子有病。”
“这种海水稻好像是那个叫什么杂交水稻之父的人研制出来的,他可真是一位神人啊。”
“能亩产650公斤的水稻……要是他能够生在我们的时代就好了,那样子的话我们也不愁饭吃了。”
“后人居然还嫌海水稻难吃?有能亩产650多公斤的水稻谁管他好不好吃啊。饥荒之年有的吃就不错了,难道这海水稻还能比树皮、草根、米糠这些东西还要难吃吗?”
老农用着一种像是看待没吃过苦的富家少爷的态度评判着后人。
也就只有他们这样生活在富裕时代的人们才会忽略食物的产量,去讨论好不好吃的问题了。
……
明朝。
朱元璋对一条评论很是在意:
“……嘶,这后人的脑洞还真是天马行空啊,种出了海水稻之后还不满足,还想种出沼泽稻,沙漠稻,高原稻,甚至还要种月球稻!月球?是月亮吗?月亮上还能种水稻?”
朱元璋抬头望天,但现在却是个大晴天,太阳刺得他生疼。
……
农民百姓在震撼海水稻的产量。
而各朝将领,他们更在意的则是那份卫星地图。
刘斌在奥维地图上的每一步操作都深深的震撼着他们。
一个小小的四方形盒子,竟然能把整个华夏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全部都被标注在上面,只需要在那个搜索栏上搜索地名,就能够迅速找到地址。
并给出最佳行走路线。
如此神物要是能够给他们,那么对于战争偷袭、行军预测岂不是轻而易举?
李广:“要是我有这东西,哪里还需要担心迷路?”
……
此时的天幕上,刘斌在看完海水稻稻田后又点击了手机左上角汽车的图标。
卫星地图立刻缩小,一个最佳的汽车航行路线图出现在手机上!
——距离4063.23公里,需要耗时45个小时。
“!!!”
简短的一句话,给出的震撼却丝毫不亚于泰山崩于前,吓得各朝皇帝瞳孔骤缩。
从温暖潮湿的江南地区到干旱少雨的西域,竟然只需要不到两天的时间!?
清朝,康熙帝差点没把自己的眼睛瞪出来。
想当年,他为了吃上一条鲥鱼,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而特意命人八百里加急日夜兼程,接力运送,沿途动用的人力物力数不胜数!
甚至有百姓因躲避不及而被驿马撞死,在这种挑战马匹速度极限的情况下,才堪堪做到了在三天之内将鲥鱼从江南地区送到了北京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