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六十三章爱卿我要的是人才不要美女 (1/7)

      长安城的晨雾还未散尽,太极宫的紫宸殿已透出几分肃穆。新帝李新宇端坐龙椅,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晨光中流转着沉稳的光泽。他望着阶下按品阶排列的文武百官,目光扫过那些或鬓发斑白、或神色拘谨的面孔,指尖在御座扶手上轻轻叩动。

    “众卿,” 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晨雾的清亮,“朕登基已经一年零九月有余,关中麦收已毕,江南漕运亦顺,然昨夜观《起居注》,见去年吏部考绩,天下二百九十三州,竟有四成刺史考评为‘中中’以下。”

    阶下传来一阵细微的骚动。户部尚书裴矩上前一步,花白的胡须微微颤抖:“陛下,自高宗以来,世家子弟占据州县要职者十之七八,其考绩多由吏部循例评定,偶有疏漏……”

    “疏漏?” 李新宇打断他,语气渐沉,“淮阳郡去年大水,刺史窦建德坐拥仓廪却迟发赈粮,致数千流民涌入洛阳,此事也是疏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站在前列的几位世家出身的大臣,“前日吏部拟授雍州司马一职,人选竟是兰陵萧氏的十七郎,据朕所知,此人年方十六,连《汉书》都未曾通读过。”

    御史大夫魏征阳出列奏道:“陛下所言极是。近年官员选拔多循门第,寒门有才者难登仕途,世家子弟坐享其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李新宇微微颔首。他自幼随祖母居于民间,深知百姓疾苦。永徽三年那场蝗灾,他亲眼见县令之子纵马踏坏青苗,而真正能带领村民筑堤防涝的老秀才,却因出身微寒只能在乡塾教书。那时他便暗下决心,若有朝一日执掌乾坤,必打破这门第桎梏。

    散朝后,李新宇屏退左右,独留魏征阳在御书房。窗外的石榴树结着饱满的果实,阳光透过叶隙落在案上的《贞观政要》上。

    “魏卿,” 李新宇铺开一张素笺,“朕欲下一道求贤令,你看如何措辞?”

    魏征阳接过笔,蘸了浓墨:“陛下,当务之急是破除‘上品无寒门’的积弊。可令各州刺史荐举贤才,不问出身,唯才是举。若所荐之人称职,荐举者受赏;若滥竽充数,荐举者同罪。”

    李新宇点头:“甚好。另外,朕要亲自主持制科考试。” 制科是科举之外的特殊考试,由皇帝亲自主持,可选拔特殊人才。自武德年间后,制科便少有举行。

    “陛下圣明!” 魏征阳眼中闪过亮光,“臣愿为陛下草拟诏书。”

    三日后,《求贤令》遍贴各州城府衙。诏书开篇便写道:“朕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自今而后,无论士族寒庶,农工商贾,有能安邦定国、抚民兴利者,皆可由州府荐举,或自备牒文赴长安应制科。朕当亲试其才,量才录用。”

    消息传开,长安城顿时沸腾。西市的酒肆里,穿粗布短打的书生们聚在一起,指点着墙上的诏书激动不已。“听说了吗?连贩茶的张二郎都要去应考呢!他常年走南闯北,熟知各地风土,说不定真能被选上。”

    而在城东的崔府,却一片愁云惨淡。礼部侍郎崔承业将诏书摔在地上,骂道:“荒唐!农夫商贩也想登堂入室?这是要乱了纲常!” 他的侄子崔明远劝道:“叔父息怒,陛下初登基,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咱们世家根基深厚,他还能真把咱们怎么样?”

    崔承业冷笑:“你懂什么?当年隋文帝开科举,不也是从一道诏书开始的?传我话下去,让各州的门生故吏都睁大眼睛,绝不能让那些寒门子挤占了咱们的位置!”

    此时的李新宇,正在查看各州送来的荐举名录。当看到 “河东道荐举张嘉贞,蒲州猗氏人,出身寒微,善治水利” 时,他拿起朱笔在名字旁画了个圈。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 —— 去年蒲州遭水灾,正是这个张嘉贞带着村民疏通河道,保住了万亩良田,而当地刺史的奏报里,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穿成恶毒女配后,公主她摆烂了! 投喂病弱世子,我在流放地搞基建 开局给仙祖烧香,奖励女帝媳妇 不必在乎我是谁 人类是病毒 为了死亡的纪念 华娱零二平凡影帝 村子傻子和嫂子 穿越两个时代的医生 汴京生活日常
相关推荐:
开局给仙祖烧香,奖励女帝媳妇 我带着魔幻游戏穿越了 开局阴阳宗,我靠炼丹成仙! 说好的练武,你练出了天罡法相? 遮天:从模拟成帝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