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诸国筹谋军备通商 (2/3)
箭矢五万壶,连弩两千把……”清单上的墨迹微微发蓝,想来是用了上好的松烟墨。慕容副盟主的目光在“二十万支箭矢”上停了停,眼前浮现出箭壶在阳光下泛着的金属冷光,仿佛能看见它们从连弩中喷薄而出,织成一张密不透风的死亡之网。长刀的规格写得更细,刃长、柄长、重量精确到两,他仿佛能想象出十万柄刀同时出鞘,寒光映得天地发白的模样。
看到“长枪一万支”时,他不自觉挺直了背。清单注明枪杆需用三年生的枣木,枪尖要淬三遍火,这是秋双国山地作战的老规矩。他指尖在“牢不可破的防线”几个字旁敲了敲,像是在掂量枪杆的硬度。
密密麻麻的字迹一直延续到最后一页,连马鞍的尺寸、马镫的弧度都没放过。慕容副盟主翻过最后一页,指节因用力而泛白。窗外的风卷着沙尘打在窗纸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像极了远处集结的马蹄声。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脚步声,是其他王国的使者到了。“慕容兄,我们带来了铁匠和木料,”西境使者的声音隔着门板传来,“人手已在城外集结,随时能开工。”
慕容副盟主放下清单,胸口的重压忽然轻了些。他拉开门,见月光下站着好几个熟悉的身影,每个人手里都握着自家的工匠名册。灯光从屋里漏出去,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道道坚实的城墙。
荀尚书指尖摩挲着案上的羊皮地图,闻言抬眼时,眸子里映着烛火的光,笑道:“我们秋双国已跟蛮荒人搭通了商路,那片草原可是天然的马厩,遍地都是良驹,性子烈得像草原上的风。”他指尖在地图上蛮荒地界重重一点,“回去我就扎进驿馆,把通商文书磨得锃亮,让那些牧马人把最好的儿马、骒马都挑出来,马蹄子都得是带金星的!”
话音刚落,月尚书已往前半步,袍角扫过案边的铜鹤香炉,带起一缕青烟:“我们风之国要五万匹!”他说这话时,拳头不自觉攥紧,指节发白,仿佛眼前已铺开千里草原,五万匹骏马正扬鬃嘶鸣,铁蹄踏得大地咚咚作响,连空气都震得发颤。
荀尚书眼皮都没眨,手掌往案上一拍,木案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像战鼓敲在人心上:“准!”
这头话音还没落地,轩和国的辛尚书已急得站起,官帽上的珠串都晃出细碎的响:“我们要三万匹!要那种能驮着甲士冲阵的,四蹄生风的那种!”
荀尚书仰头笑出声,笑声撞在梁上又弹回来,带着股豪爽气:“就这么定了!”那声“好”字像从丹田炸出来的,裹着劲道,仿佛已看见自己的亲卫正牵着马缰,在蛮荒的晨光里清点马匹,每一匹都油光水滑,马鬃上还沾着草原的露水呢。
烛火在此时“噼啪”爆了个灯花,把众人的影子在墙上扯得老长,像极了即将奔赴战场的骑兵队列。
“我们广安国要一万匹!”苑琼丹的声音裹着股爽利劲儿,红裙一角扫过凳腿,带起些微尘烟。她刚报完数,望海国的金维达已抚掌道:“那我们也凑个整,一万匹!”
几人话音叠在一处,像串炸响的鞭炮。慕容副盟主默默在心里算账,指尖在案上虚点——五万加三万,再加上四个一万,拢共十二万匹。他喉结轻轻滚动,目光落在案角那枚银锭上,那是今早刚从国库取来的样品,足有十两重。一匹马二十两,十二万匹就是二百四十万两,堆起来能把这议事厅塞满,压得梁木都得咯吱作响。
“蛮荒的马,确是好东西。”辛尚书忽然叹道,指尖捻着胡须,“去年我随武王北巡,见过蛮荒的‘踏雪’,那马通人性,骑手在它耳边说句‘绕左’,它能贴着箭雨拐出个弯来。咱们苍古的马,跑三里地就得喘,真比起来,可不是凤凰与土鸡么?”
这话戳中了众人的心事。荀尚书放下茶盏,水汽在他鬓角凝成细珠:“蛮荒人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他们的孩子刚会走路,就被绑在马背上,饿了喝奶酒,困了枕马鞍。马病了,他们能跪在地上给马喂草药;马瘦了,他们宁愿自己啃干肉,也要把精粮省给马。那份亲厚,不是咱们圈养能比的。”他见过蛮荒牧人的帐篷,地上铺的是马毛毡,墙上挂的是马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