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涅槃一号(加更) (3/5)
会议室中众人的疑惑的点。
陈辉调出数据库,展示他筛选出的、在多种肺癌细胞上共有的、且在与功能至关重要的关键通路相关联的膜蛋白组合靶点,其组合特异性极高。
仿真模拟显示,误伤正常细胞的概率低于百万分之一。
大家看到这个模拟结果,暂时放下疑问,却依旧保持怀疑的态度,不过这都不重要,这些后续都需要在实验中去寻找答案。
当然,如果能在实验验证前就把这些问题弄明白,实验起来也会事半功倍,早发现问题总是比晚发现要好的。
“基因回路在细胞内的表达如何控制?过量表达会不会引发免疫反应或致癌?”
另一位师弟站起来,目光灼灼的看向陈辉。
陈辉展示了回路中精心设计的自毁开关和反馈调节模块,其动力学模型显示,它只在达到特定治疗效果后便会自动降解。
显然,这些问题他都考虑过。
数天的唇枪舌战和超级计算机的集群运算后,理论上的漏洞被一一补上,尽管依然觉得不可思议,但团队不得不承认,至少在逻辑和模拟层面,这个方案无懈可击。
理论通过,接下来是残酷的实验验证。
合成生物学小组根据陈辉的设计,开始尝试合成那复杂的基因回路并将其装载进特制的纳米载体中,但基因回路太过复杂,稳定性差,难以高效包装。
最后陈辉调整了部分非关键序列的结构,优化了包装信号,最终成功制备出第一批病毒载体。
他们将带有荧光标记的基因回路载体加入培养皿中混合有多种肺癌细胞,包括耐药的、不同突变类型的和正常人体细胞的培养体系。
24小时后,在共聚焦显微镜下,景象让所有围观的研究员倒吸一口凉气。
荧光信号精准地集中在癌细胞核内,旁边的正常细胞几乎看不到任何信号,精准导航成功了!
72小时后,更令人震撼的景象出现了,在时间 lapse显微摄影下,那些被感染的癌细胞开始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一部分细胞停止了增殖,开始表达成熟肺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它们被分化了!
另一部分细胞则迅速缩拢,出现经典的凋亡小体,它们自杀了!
培养皿中,猖獗的癌细胞的领地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缩小,取而代之的是要么分化沉寂、要么被清除的区域。
一位师姐捂住了嘴,几乎要惊叫出来,负责细胞实验的博士生反复核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手指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虽然只是初步的成功,但这至少证明,陈辉的思路是具有可行性的!
但经过上次的教训,他们也不敢太过高兴,谁也不知道在动物长期实验中这种基因回路的表现会如何。
体外细胞线成功只是第一步,更复杂的是在更接近人体的环境中测试。
没有停下脚步,唐剑立即组织了类器官模型,他们使用了源自晚期肺癌患者,包括对多种药物耐药的肿瘤细胞培育出的类肿瘤器官,这是一种极佳的预测临床效果的模型。
然后将基因回路载体注入这些模拟真实肿瘤结构的类器官中。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