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杨-米尔斯-陈定理 (2/5)
跃!其意义之重大,怎么形容都不为过!”
张教授转过身去,拿着粉笔,在黑板上笃笃笃的写下两个方程的名字,郑重地加上了“-陈”。
杨-米尔斯-陈定理。
纳维-斯托克斯-陈定理。
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清晰的笃笃声,在寂静的教室里格外响亮。每一个“-陈”都像刻在学生们的心上。
“因此,”张教授转身,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充满了不容置疑的权威,“全球数学界和物理学界达成了高度共识,必须将陈辉研究员开创性的工作永久铭刻在科学史册上。
陈教授所证明的核心理论框架,被命名为‘杨-米尔斯-陈定理’和‘纳维-斯托克斯-陈定理’!
这不仅仅是加一个名字那么简单,这代表了对科学贡献者最高的、永恒的敬意!
是国际学术界对我们华夏科学家智慧与贡献最顶级的认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充满震撼与向往的脸庞,“从今往后,在全世界任何一所顶尖大学的物理系、数学系,在任何一本严肃的教科书、学术论文里,当人们学习和引用描述基本粒子相互作用的规范场论和描述流体运动的基石方程时,都必须加上这个后缀-陈!”
“这意味着,”张教授的声音蕴藏着浓烈的情绪,“你们现在手里拿着的这本《大学物理》教材,以及未来你们可能接触到的《量子场论》、《流体力学》、《微分几何》甚至《偏微分方程》的教材里,
‘陈辉’这个名字,将和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杨振宁、米尔斯、纳维、斯托克斯这些闪耀在科学星空中的巨人并列,成为构建人类知识大厦不可或缺的一根核心支柱!”
教室里陷入了绝对的寂静,落针可闻。
所有学生都低头看着教材上那新增的、印着“杨-米尔斯-陈定理”和“纳维-斯托克斯-陈定理”的章节标题,又抬头看看黑板上张教授刚写下的名字。
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自豪和向往感在年轻的心中激荡。
张教授看着这一幕,脸上露出了满足而深沉的微笑,他相信,这些小家伙至少接下来的几堂课,应该能好好听课了。
他拿起粉笔,轻轻敲了敲黑板,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
“好了,同学们。
历史的时刻需要我们铭记,但科学的道路更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探索。
现在,让我们翻开教材第1.1节,从最基础的经典力学开始学起。
记住,我们今天学习的每一个符号、每一条公式,都通向那座由无数像陈辉研究员这样的天才和先驱们共同筑起的、壮丽无比的科学圣殿。
未来,或许就在你们中间,会诞生新的,以你们的名字命名的定理!”
李海最终还是没有听这位老教授的课,明白自己目标的他早已油盐不进。
只是拿起手机,拍了一张大物教材目录,发在三人小群里,并艾特陈辉,“好家伙,你都上教材了!”
“活着能上教材的科学家应该也不多吧?”
还不等李海退出聊天界面,梁沛轩就回复了他,“这样的人还挺多的,你小子还真是不学无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