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52章 数学不是一个人的墓碑(二更) (4/4)

br />    “最后一个问题,陈教授。”BBC的科技记者举手,“很多年轻学者听说您证明了NS方程的短时光滑性,可能会觉得‘千禧年难题终于解决了’,您怎么看?”

    陈辉的笑容里带着一丝疲惫,却更显真诚。

    他想起报告厅里那些红着眼眶的年轻数学家,想起自己办公室里堆成山的失败草稿,“NS方程的故事,从来不是解决,而是理解。”

    他说,“我们证明了短时解的光滑性,但更长的时间尺度呢?湍流的终极结构呢?这些问题,可能还需要下一代、下下代数学家去探索。”

    “就像1900年希尔伯特提出二十三个问题时,没人想到其中第七个(华林问题)会在百年后被解决,而第十八个(黎曼猜想)至今仍是谜。

    数学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永远有下一个山峰!”

    陈辉心情的确不错,但也不可能一直呆在这儿任由他们提问,告了声罪,就迈步往后台走去。

    记者们顿时一阵惋惜,他们采访过不少学者,但那些学者的回答往往云里雾里,让人难以理解。

    陈辉却不一样,陈辉的每一个回答都通俗易懂,哪怕是不懂数学的普通人也能听懂,这种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表达能力,在学术界同样是不多见的。

    他们自然更喜欢采访这样的学者。

    当然,他们更看重的,是陈辉身上的流量。

    年仅十九岁的少年,竟然已经完成了两道千禧年难题的证明,他早已成为了当今学术圈的红人,只要是带有陈辉名号的新闻,往往都能获得不错的点击,甚至直接冲上热搜。

    陈辉并不知道这些记者们是怎么想的,只是在离开时隐约听到《自然》记者艾米丽在整理录音,嘴里念叨着“这个数学桥的比喻太妙了,肯定会成为明天的头条”。

    刚走到后台,一位白发老者拦住他——是格罗莫夫,微分几何界的泰斗。

    “年轻人,”老数学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刚才说的数学桥,让我想起1957年卡拉比猜想的证明,那时候,邱成梧也是用几何结构连接了分析和拓扑,数学的进步,从来都是这样的接力。”

    陈辉望着老人数学家眼里的星光,突然想起老师袁新毅常说的话,“数学不是一个人的墓碑,是一群人的长明灯。”

    这次的证明的确是他一个人完成的,但若是没有与丹尼斯的合作,他也不可能这么快完成证明,这个证明注定有丹尼斯的功劳。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病弱早逝小师妹,重生成全宗团宠 咸鱼剑仙 心机美人上位,你老公变成我的了 玄幻:神级占卜,我能每日十签 木叶:三十岁的宇智波提不起劲 美利坚:疾速追杀1924 将军,夫人又去给您的马接生了 红莲烬九霄 魔头她干甚去了 家族修仙:从孔雀血脉开始
相关推荐:
美利坚:疾速追杀1924 系统通万界,我妈的小卖部被抢空 躺平摆烂后,我竟然成了世界首富 四合院:重生傻柱奖励超强体魄 真没必要让我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