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他会来的 (2/5)
bsp; 一夜研究,三点睡,六点起,一直到九点,卧室中才传来动静。
陈辉收起论文,去厨房煮了一锅早就包好的腊肉豆干汤圆。
“哥哥,新年快乐!”
李清蕊从厨房门口探头进来,笑嘻嘻的喊道。
“过来刷牙。”
范荣的声音从卫生间传来。
吃过早饭,李天华和范荣准备带着陈辉三人再回一趟老家,陈辉则是抓紧时间去给安老师和李海几人拜年。
初一一天时间就走完所有亲戚,在家呆了几天后,陈辉就启程去了江城大学。
“新年快乐!”
坐上车,陈辉笑着跟戴亚峰打招呼,同时伸手递出一个红包。
“祝福收下了,红包你就拿回去吧,我们是有纪律的。”
戴亚峰心情同样不错,如果不是陈辉这几天一直能看到他的身影,连去给安老师拜年和回老家都是戴亚峰开的车,他都要以为对方这副模样是回家过完年才回来的。
“拿着吧,不多,这是我们这儿的风俗,图个吉利。”
……
二月二,龙抬头,
魔都国家会展中心的“中国国际钢铁工业展”,郑源修站在宝钢展台前,看着玻璃柜里泛着银光的0.002%超纯净钢样片,指尖轻轻划过标签上的“GB\/T 42273-2026”——这是华夏主导制定的ISO 21457国际标准转化而来的国标编号。
十年前在会议室里被日方茶水泼脏的检测报告,此刻正被他收在随身的皮质文件袋里,封皮已经起了毛边,却始终没舍得扔。
“主任,武钢所的王主任来了!”助理小杨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
穿藏青工装的男人大步走来,手里攥着刚出炉的国际互认证书,封皮上的ILAC-MRA标识在灯光下泛着金芒。
“老郑,你看——”他把证书拍在展台上,“我们江城所的氧氮分析仪校准实验室,刚通过日本JIS和欧盟EN的双向互认。”
郑源修想起2018年陪武钢所团队去东京参加ISO会议时的情形,日方代表把他们的检测方法说成“不符合国际惯例”,会场上甚至有人窃笑“中国实验室连温度控制都做不好”。
如今武钢所的检测报告上,“CNAS”和“JAB”双标识并列,连当年总拿设备专利说事的JFE钢铁,都悄悄把部分高端钢材的第三方检测订单从欧洲转到了江城。
“现在检测费降了40%不说,”王焕翻开手机里的成本核算表,“我们给一汽大众供的钢,以前光检测就要拖半个月,现在武钢所的设备和我们产线直连,实时传输数据——”
他指了指展台旁的数字大屏,绿色曲线像跳动的音符,“从熔炼到连铸,每一步的氧含量、夹杂物评级都在云端同步,客户在家就能看实时报告。”
王焕带着郑源修来到展厅另一侧,宝钢的技术总监正拿着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钢片做讲解,“这批给蔚来ET9供应的电池包底板用钢,总氧含量0.0018%,比我们2020年的指标还低60%。”
他身后的电子显微镜下,钢中夹杂物像散落的星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