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上眼药 (3/5)
sp; 诸如此类的还有其他这个那个的问题,零零散散的一大堆。
也是因为这个,每次下发任务,中心这边就要先组织专家给这些即将接受任务的单位或导演,好好上上课课,讲讲里面的门道,哪些能拍,哪些不能拍。
但每次讲课都收效甚微。
这东西就跟学习似的,同样的学校,同样的老师,同样的课程和上课时间,但学习的同学,就是有人学习好,有人学习差。
专家讲的再好,文艺创作最后还得看编剧、导演、演员的演绎等等问题。
在这些问题上,金盾中心这边实在是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能力去一个个过问,精细化管理。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张秦川刚刚提那个意见,李主任有点不赞同的原因。
他太清楚每次任务下发后,交上来的都是些什么牛鬼蛇神的电视剧了。
十部里,能有一两部看得过去的,已经算不错了!
剩下的,就是浪费钱的玩意儿。
还给他们打包票让他们赚钱?
有些人拍的那些狗屎玩意儿,配这个待遇嘛?!
听完李主任的话,张秦川皱着眉,还是有点没理解李主任的意思。
这是让自己干啥啊?
不是讲成功经验还能讲啥?
“张导,你呢我看过你以往的作品,我发现你的作品,每次都能卡在审核范围内,更好的呈现作品的正面意义,正如你所说,你的作品普遍都有一个风格,既保证了商业性,又保证了一定的主旋律和宣传属性,属于成功结合了这几个方面的典范,我们就想请你来讲一讲,如何在合理的审核范围内,更好的创作这些影视作品。”
“!!!”
这话,听的张秦川眉头一跳,感情是让他讲怎么在合理范围内拍戏?
这还咋讲?
你有电影局的关系,你也可以做到啊!
张秦川这种东西,没有啥可复制性啊,除非中心这边给每一部剧都开绿灯。
咦?
不对。
想到这儿,张秦川突然想到,能接受中心指派任务的单位,本身这些剧集就享有某些特权了,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还出幺蛾子。
那这就不是尺度的问题了,这是人的问题!
表面上接了任务,暗地里自己再瞎叽霸搞,最后搞得啥也不是,这种现象,在影视圈也常见,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每个导演都喜欢在自己的作品里掺杂点自己的私货。
要是这些作品是他们自己拉资金,自己写的剧本,那在这种作品里掺杂点私货,那还情有可原。
但如果这个作品性质变成了上面提供资金,提供题材,在这种作品里如果加入了一点不合时宜的私货,那
那就是狗屎了!
别以为每个导演都很聪明,这年头很多在国内有钱有名的人,还能相信空调开26度最环保,岛国厕所马桶里的水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