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不给我就抢 (6/12)
,在立项之初,李学武就不断地在强调预算,预算,把未来红星钢铁产业基地的用电预算算进来。
结果呢?算来算去算特么个一万八。
要搁他来算,那必然是三万到五万的,就像杨叔兴说的那样,多了可以卖出去嘛,反正这个时候要电的多了去了。
不过这处发电站是白来的,不是你想要多少就能要多少的。
圣塔雅集团也不是慈善组织,一个菜没点,还得白搭两个发电站是吧?
-----------------
看炼钢厂、看汽车制造厂、看轧钢厂厂址、看发电站位置……
一整天,调研组都都在忙,都在跑。
李学武全程都在陪同,有意见或者问题,他倒是没有当面就问。
毕竟这还是在讨论阶段呢,有什么问题可以在会议上再说。
程开元和景玉农也在忙,一个趁着这个机会调研生产管理和技术变革工作,一个趁着这个机会调研财务工作。
李学武回来的时候,景玉农也是刚忙完,从楼上下来,两人碰了个面。
“怎么样啊今天?”
景玉农打量了他一眼,问道:“收获如何?”
“别开玩笑了您,”李学武笑着回应道:“我是去监工的,不是去开工的。”
“呵呵呵——”
杨叔兴跟在后面笑了笑,介绍道:“该转的都转完了,相关的数据也都核实了,就看工程那边怎么谈了。”
“辛苦了——”
景玉农笑着点点头,对杨叔兴说道:“这次回去基本上就能把钢城工业区的规划做出来了,你功不可没。”
“可不敢当,都是领导的功劳。”
杨叔兴的岁数不大,但也比景玉农大,两人的对话颇为有趣。
有人问了,凭什么呀!
凭什么景玉农年岁不大,职级却是这般的高啊?
三十四岁,副局,多少人一辈子的梦啊。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年月懂经济的本来就不多。
如果在部里工作多年,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又有着学历、能力和资历的相匹配,你说她凭什么?
来红星厂叫空降锻炼,都不叫下放挂职,这样的干部都是带着线下来的。
做的好了,有可能原地重用,做的不好了抽回去继续锻炼。
为什么总是说培养一名干部人才需要消耗很多资源呢。
原因基本上都在景玉农的身上体现了。
能从部里来到红星厂,已经说明了问题。
杨叔兴有自知之明,知道跟景玉农比不了,也得罪不起。
所以在谈话和交流上没有羡慕嫉妒,更就没有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