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4章 吊装成功,轨道火车起重机的优势 (5/8)
为利益瓜葛形成了一个个小团伙。
这些团体在各地的名称不同。
在西安叫工棚,徐州叫大柜,南昌叫把,武汉叫码头,咱们津城叫脚行。
脚行老板就叫做脚行头。
小鬼子来到津城,采取以华制华策略,支持和纵容以巴延庆、袁文会为代表的封建脚行头子把持搬运业。
后来,鬼子走了,敌人来了。
不仅给脚行头颁发了登记证、肩章。
而且还承认脚行把持的地界,并印发了蓝图,规定了各大脚行头的区域。
纵容他们欺压船主,压榨劳工。
解放后,津城军事管制委员城里,成立了新的公用局运输事务所,管理室内搬运和运输市场。
并且成立了18个国营搬运服务站。
以前那些为脚行头做苦工的搬运人员,纷纷加入了搬运服务站。
那些大脚行头看到金饭碗被抢走了,自然不甘心。
组织了三百多人企图把搬运站派到码头上的工人们赶走。
我脸上这一刀,就是在那场战斗中留下来的。”
听着周齐工的讲述,李爱国的眼前浮现出刀片横飞的码头争斗场景。
好日子绝对不是等来的,而是流血牺牲换来的!
“现在那些脚行头呢?”李爱国问道。
“五一年的时候大脚行把头刘德山吃了枪子。
那些欺压过工人的小脚行头也全都蹲了笆篱子。
公用局搬运公司移交津城港务局领导,现在归我们海运负责。”
这时候,亚马逊号传来讯号,吊运工作再次开始。
周齐工立马回到岗位上忙碌了起来。
李爱国忙碌了一整天,本来应该到港务局的宿舍里休息一会。
因为担心出事,还是留在了火车上,在煤水车里凑合一晚上。
轨道火车起重机的吊运量并不大。
但是经过一夜的吊运,黄婧所在2号火车,已经全都装满了粮食。
按照计划,李爱国所在的1号火车,原本也应该装上粮食。
但是考虑到港口上现在急需轨道火车起重机。
所以铁路局决定由黄婧单独执行运输任务,李爱国依然留在港口负责吊装任务。
“师傅,您放心,我绝对会安全的把粮食运回京城。”
黄婧清楚情况紧急,在这个时候也勇敢的承担起了这份重任。
李爱国并不担心她的技术。
不过还是把刘清泉和老郑派到了2号列车上,帮助黄婧完成行车任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