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李爱国的科研代工计划、易中海掉坑里了、三大爷挨打 (2/7)
的话,保密不成问题。再者说,他们加工的只是单独的配件,就算是图纸被盗,敌人也造不出来发动机。”
“确实如此。”段领导点头,环视一圈问道:“我觉得爱国同志的方案可行,大家伙还有什么意见?”
一个头发花白的领导举起了手:“我倒是不反对代工模式,只是这些配件的技术难度太高了,就算是军工厂发挥优势,估计也很难造出来。”
此话一出,在场的领导们和研究员们的脸色微微一变。
大家伙清楚这个担心并非无稽之谈。
就拿所需要的单晶叶片来说,目前国内只有京城金属研究所进行了相关研究,不过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果。
“这就是此次研制计划跟代工模式不同的地方了。”
面对一道道疑惑的目光,李爱国开口了:“那些军工厂、军工研究所不单是代工,他们还要集中科研力量对相关配件展开技术攻关和研究。”
哗!
此话一出,现场一片哗然。
各单位的研究方向、项目都是提前规划好的,要他们搁置自身工作来协助研发发动机配件,显然不现实。
齐教授也是头回听说“科研代工”。
不同于其他研究员,他没立刻反对,总觉得李爱国提这个计划,绝非莽撞。
事实上,李爱国对此早有谋划。
在常人认知里,技术总会顺应时代,在恰当时机出现。
实则不然:技术研发好比研究员在黑暗中探路,岔路无数。
一旦走偏,即便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要么无果,要么成果无用。
美日投入超 50亿美元研发冷聚变发电设备,想打造“清洁廉价的无限能源”,最终却因理论基础错误,50亿付诸东流。
冷战后期,小美家为了压过老毛子一头,打造全球最大超音速客机,斥资超 20亿研发波音 2707,未能商用。
咱们也吃过大亏。
曾花费巨大精力研制超级反导大炮,目的是以 420毫米口径火炮发射核弹头拦截来袭导弹。
结果炮弹的初速无法达标,单枚炮弹成本超 100万美元,而同期“反击一号”导弹拦截成本仅为其 1\/5。
5号防空导弹,仍采用无线电指令制导,抗干扰能力无法达标,最终下马。
更别提那种造成重大损失,差点耽误了东南地区防御的新型轻型坦克了。
类似的悲剧数不胜数。
错误的研究方向,比技术不达标更可怕。
李爱国身为穿越者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看得清楚研究方向。
李爱国没有力量砍掉那些不切合实际的项目,也没想着砍掉。
只是把投入的资金和人力抽调出一些来,研制真正有用的技术。
“咱们要想制造出属于自己的武装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