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7章 五百三十万辆订单,李爱国开建摩托车总装厂,放映员阎埠贵 (3/8)
会更多。”滕领导看看坐在旁边一言不发的李爱国说道:“爱国同志应该已经知道了吧。”
杨继宗每次按照规定向部委汇报之前,都会跟李爱国通气,这算不上什么秘密。
李爱国点点头,他知道踏板摩托车必然火爆,却没有想到火爆到这种程度。
“上面的意思是尽量满足出口需求,你们有什么看法?”
“领导,现在摩托车的月产量只有不到十万辆,要想增加产量,只有扩产了。”邢段长直接了当的表达自己的意见。
滕领导加重语气:“扩产是肯定要扩产的,只是该如何扩产?”
每年几百万辆摩托车的产量,产能远超过了国内最大的工厂,鞍钢。
人员如调配、物资运输,工人安置都是大问题,如果没有统一的规划,将会变成一团乱麻。
特别是摩托车不同于一般钢材产品,需要严格把控质量。
李爱国沉思片刻道:“配件的生产工作,可以用地方工厂来顶上,还是使用代工模式,目前代工体系已经成熟,倒不用担心质量问题。”
“发动机依然由前门机务段和轧钢厂负责,两家都扩大规模的话,应该也能搞定。”
这就是代工模式的好处。
把原本负责精密的机械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配件,更容易生产,也容易扩大产量。
“那装配呢?”
李爱国道:“我建议成立摩托车总装厂。”
“总装厂是脑袋,代工厂是躯干,制造发动机的车间是心脏,这个办法分工明确,效率很高。”滕领导点点头,赞同李爱国的意见。
有领导提出了疑问:“只是这总装厂的工人从哪里来?熟练的工人需要培训,这都需要时间。”
李爱国道:“领导,工业大学的第一批学员已经学习了几个月,咱们可以先拉上去,再从前门机务段摩托车车间里抽调一批老师傅过去。”
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现在搞生产就像是打仗,就算是刚接受了培训的新兵也得上战场。
学习可以在下班之后继续,尽量降低对学员的影响。
几个领导讨论了一阵子,觉得这是目前最开始的办法了。
“那好,你们回去准备吧,我立马把这个方案汇报上去,你们回去后马上布置工作。”
这种规模的工厂,滕领导已经能够当家做主了,可是这次关系到几百万辆摩托车,也不敢大意。
会议结束后,邢段长带着李爱国乘坐大越野朝着前门机务段驶去。
一路上,邢段长都一声不吭。
直到看到了前门机务段的破旧大门,他才叹口气说道:“爱国,我看咱们这大门有点小了,应该改建个大一点的。”
要是总装厂建成,前门机务段内附属工厂的工人数量,将会远超过铁道职工。
邢段长有些搞不清自己到底是铁道上的段长,还是国营工厂的厂长了。
“确实应该扩大了。”李爱国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