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3章 地质勘探机成功,李爱国一个人换三十个,许大茂要提拔了 (3/7)
是卷起一圈圈泥土,随着钻杆不断下压,碎屑越来越细,混着水汽(钻井机自带小型供水装置,用来降温排渣)变成泥浆,顺着钻杆的螺旋纹路往外涌,在地面堆起个小小的土堆。
领导们凑得更近了,有人举着卷尺量钻头入土的速度,有人盯着操作舱外的深度表。
那指针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跳。
10米
20米
50米
不过几分钟,已经突破了百米大关。
“乖乖,这速度!”地质勘探局的领导咋舌,“咱们老设备钻百米得小半天,这玩意儿跟切豆腐似的!”
李爱国没空接话,他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压力表。
指针快要顶到红线,也就意味着钻探到了岩层,他稍稍回了点给进压力。
钻杆的震动明显变了,嘶吼声也沉了几分,带出的泥块里开始混着小石子。
又钻了约莫一个多小时,深度表指向 320米时,李爱国突然停了机。
这只是演示,总不能真在机务段里钻一口深井,搞不好等会地下水冒出来,还得再加一口井。
自从有了打井机,打井队那帮家伙算是得了宝贝了,整天到处打井。
现在机务段里足有三十多口井,气得邢段长严禁任何人再打井了。
邢段长还要填了那些井,李爱国建议加装水泵和水管子,弄成消防栓灭火,这才算是变废为宝。
此时钻杆缓缓升起,顶端的钻头沾满泥污,却依旧锋利。
“领导,差不多了。”
李爱国从操作舱跳下来,“再往下钻就得换专用钻头了。”
领导们围着那深不见底的钻孔看了半天,又摸了摸还带着余温的钻杆。
“爱国同志,这机器……能批量造不?咱们西北探矿队,就缺这好家伙!”
“批量制造从技术上讲并没有问题,不过我还是建议先用这台进行实践实验,确定没有设计上的问题后,再大规模制造。”
要知道地质勘探钻井机算是坦克和钻井机的结合体,在这年月算得上是大型设备了,一套仅仅是成本就需要七八万块钱,批量生产必须慎重。
张副主任听了,转头对勘探局领导说:“老陈,你们不是在大西北搞大规模勘探吗?正好把这台调过去,一边用一边改,两全其美。”
“这主意好!”勘探局领导连连点头。
可新问题来了。
这么个庞然大物,怎么运到西北去?卡车、火车都没法直接拉,只能拆成零件,运到地方再组装。
谁来组装?怎么保证组装精度?
一屋子人你看我,我看你,最后目光齐刷刷落在了李爱国身上。
李爱国:“.”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