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章 代工模式,机载打井机大显神威(加更) (3/5)
p; 一大妈见他这样子,只能无奈的叹口气,转身进到了厨房里。
此时的一间书房内。
上级领导刚刚听取了一机部赵部长关于“代工模式”的汇报,指尖轻叩桌面:“爱国同志提出的这个‘代工’,倒是个新鲜提法。”
赵部长略显顾虑地补充:“这一模式在现行制度下尚属探索,我担心在政策层面存在风险,特来向领导请示。”
上级领导翻阅资料,沉思片刻,点头道:“当前全国工业生产正需统筹兼顾、协同发力。
爱国同志提出的‘代工’,本质上是现行制度下工厂间的互帮互助、协同协作。
是对现有生产调度方式的有益补充,符合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我看没有问题。”
听到这番定论,赵部长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最后一道政策障碍已然扫清。
他当即表态:“请领导放心,我回去后立刻组织落实,确保以最快速度完成生产任务,绝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稍等。”领导抬手示意他留步,进一步强调,“这个‘代工模式’,很有探索价值啊。
它抓住了计划经济下工厂协同生产的关键问题,能够有效盘活存量资源、提升整体效能,潜力巨大。”
赵部长见上级领导对这一模式如此重视,连忙汇报:“实际上,部里的同志们经过研究论证,也深刻认识到这一模式的价值。
目前我们正抓紧完善代工的实施细则和管理办法,待成熟后,计划在部内各工厂逐步推广。”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生产虽由部委统一规划。
但受限于信息传递、资源调配等因素,时常出现部分工厂产能闲置、部分工厂任务饱和的不均衡现象。
以往多是各厂自行联系兄弟单位协调,属于自发性的生产调度。
这种方式缺乏统一指导,效率不高,打擦边球,风险大、管理不规范,难免出问题。
现在有了代工模式,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了,从而合理调度生产工作,提高生产效率。
随后,一机部经过深入研究,正式将“代工模式”确定为现行生产制度的有效补充,作为规范的生产调度方式在全系统推广。
因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能上的显著成效,很快被二机部、四机部等兄弟部委借鉴采用,成为计划经济体制下激活工业生产活力的一项重要创新。
赵领导离开后,上级领导又翻阅了一遍材料,笑了:“看来爱国同志还是生产专家啊。”
“爱国同志总是善于从实际出发,提出来的东西,看似简单,却能解决大问题。能算得上是智多星了。”助理见领导心情很好,也开起了玩笑。
几天后,一机部宣布代工消息,京城各大重型工厂把自己的优势和相关代工方案交到了部里面。
资料很多,足有十几份。
其中有一份最完善,除了介绍本厂的优势外,还包括了部分生产方面的规划。
其中一条优势最明显:“本厂有跟前门机务段多年合作经验!”
一机部赵领导拿起资料:“我看就是这个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