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摩托车驾照,李爱国的八月节,玻璃钢的下落 (3/7)
“忙着呢,爱国。听说你们考驾照了,情况怎么样?”正忙碌着,邢段长带着几个领导推门走了进来。
李爱国擦了擦手,递过烟:“嘿,挺顺的,主要还是车队长教得好。”
邢段长点头:“这驾照的事儿,确实得重视。听说京城这边出了好几回摩托车事故,这么着,先安排一批巡线工去车队学驾驶,把驾照先拿下来。”
副段长也点头,就是有点犯愁:“可车队现在没摩托车不是?”
两人齐齐扭头看向李爱国。
“在大规模生产前,确实可以先鼓捣几辆,顺带着满足线路车间巡线的需要。”李爱国也正有这种想法。
只有路试摩托车的样本数量增加了,才能更快发现问题。
再者说,摩托车定型和筹建生产车间都需要时间。
就像二汽厂那边,已经好几个月了,听说才刚开始生产第一批大越野。
“爱国同志还真是急咱们机务段之所急啊,咱们也要做好后勤工作。”邢段长抖了抖烟灰,开口说道。
副段长也是秒懂:“正好昨天火车撞死了一头羊,我通知食堂那边给工作室的同志加餐。”
中午来到食堂,李爱国就吃到了香喷喷的饭菜。
下午继续搞生产,模具是现成的,惟一的麻烦之处在于配件的锻造和发动机气缸的锻造上面。
这一次预计生产三十台摩托车,仅仅靠李爱国和车间里的技术员是搞不定了。
“师傅,要不咱们还跟上次一样,请轧钢厂那边帮忙吧。”陈柏雅计算完了所需的配件,额头也冒出了冷汗。
这要是全靠自己手搓,恐怕一年时间都搞不定。
“这倒是个好办法,这事儿还得段里面出面。”
有困难找领导,这是李爱国的宗旨。
随后,李爱国让陈柏雅和野生专家先拆解零件图纸,准备大规模生产的工作,然后敲开了邢段长办公室的门。
听完了李爱国的担忧,邢段长直接问道:“上次咱们搞大越野,是哪个厂子帮着生产配件来着?”
“红星轧钢厂,他们那边的车床、冲床还有锻造设备在国内都算得上先进的。”
李爱国停顿了下,接着说道:“这次打算交给轧钢厂的,都是一些基础配件,像车架子、减震配件之类的,技术难度不高。”
“我让刘副段长先联系轧钢厂的领导。你有跟轧钢厂合作的经验。这次还交给你办,质量一定要保证。”邢段长点头说道。
就算邢段长不叮嘱,李爱国也会确保质量。
质量是摩托车的命根子,其实后世国内的摩托车曾经有一段辉煌的岁月,远销东南亚,赚了不少外汇。
后来市场却被人抢了,就是因为一味的追求价格低廉,枉顾了质量。
来到这个年代,李爱国已经抢到了先机,自然不能够再重蹈覆辙。
这也是他想把摩托车项目留在机务段的主要原因。
想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