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人老成精真的不是说假的 (2/3)
“再怎么不值得,不比你那个好徒弟的妈值得吗?今天这事,要不是她婆媳两个吃了人家的肉不肯赔,会闹到现在吗?结果倒好,她家的事情,轻飘飘的就过去了,你这个一大爷,晚上搞不好要给下掉,他们家,有人来安慰你两句吗?“
沉默了一会,两人又开始对话。
聋老太太说:“我早就说过,贾张氏那人是个贱皮子,还是个貔貅,但凡是钱财,到了她手里,那是绝对抠不出来的,以后,贾家这日子不好过,你这当师傅的,到时候徒弟求到你头上,你帮是不帮?“
“她家日子好过得很,婆媳两个都在乡下有粮拿,城里,东旭的工资也不错,哪里需要求我。“易中海的声音里满是不在意。
“现在是好过,可过几年,他家再多生几个孩子呢?他家就一间房,孩子多了住不下,找你这个师傅帮忙多分几间房,你要不要帮忙?挣的钱不够花,你要不要补贴?你那个徒弟是个聪明的吗?能短时间里提工资吗?“
隔壁又开始沉默了。
陈招娣心道,这个聋老太太还真是人老成精,早早把贾家的情况都看明白了。
这贾家可不就是这样吗,过几年,孩子生多了,钱不够花,房不够住,等到电视剧开篇的65年,贾家有三间房,显然,不符合分房政策的贾家,靠的是易中海,分了两间南房。
要把原本的住户弄走,要给不符合政策的人分房,这中间的花销绝对小不了,这钱还能是谁出?
除了房子,还有生活。
58年农村变革,贾家婆媳不下乡上工挣工分,就不能获得粮食,同时城市户口迁移政策的收紧,也断绝了贾家婆媳迁移户口的希望,导致贾家五口人,就一个城市户口。
这些还没完,城市户口粮食定量,也就是说,他们家五口人只有一个人有口粮,其他人只能买议价粮。
从不用花钱买粮,到要花高价买议价粮,这中间里外里,差的钱就多了。
贾家的生活立刻就断崖式下降了。
然后更大的打击来了,59年开始的三年,议价粮基本买不到,鸽子市的粮食价格飙升,到了最后一年多,甚至连黑市都很少能买到,就是有,也是天价。
在白面按粮本买,一斤一毛八的时候,一斤细粮票要价三块钱,你能信?
对于贾家这种户口结构来说,这样的粮食价格,绝对是灭顶之灾。
如果这个时候贾家婆媳都回乡下上工挣粮食,或者至少贾张氏回乡下,可能贾东旭还能撑过来,但是,易中海能让贾东旭这么干吗?
真要是这么干了,他还能在院子里宣扬他那一套尊老爱幼的思想吗?以后他能放心让贾东旭给他养老吗?
但是不这么干,易中海得往贾家填多少钱才够啊?
屋子里的谈话声又开始了。
“可是,傻柱他还有个爹啊。”易中海闷闷的声音传来。
“有爹又怎么样呢,傻柱这个孩子,是个知恩图报的,你平时多帮帮他,他会记着你的好的。”
“而且,你不是怕你被下了一大爷的位置吗?你就更应该对傻柱好点。”
“怎么说?“
“傻柱那个性子,要是有人惹到他了,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