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老方,我那些设备都用哪了? (3/6)
性成果自立门户,对方不可能坐视不理。
打压新兴挑战者,维持技术垄断,是资本的本能。
“硬碰硬,走法律诉讼,可行么?”好半天威尔逊才问道。
卡森律师回道:“非常不智,威尔逊先生。对方拥有顶级的法律团队、近乎无限的诉讼资金以及在当地无与伦比的影响力。一旦陷入旷日持久的专利诉讼泥潭,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元气大伤,宝贵的市场窗口期将彻底丧失。而且,在对方的主场,胜算渺茫。”
威尔逊站起身,走到办公室的世界地图前,目光缓缓扫过上面标记的点。
硬的不行,那就必须“曲线救国”。
“卡森,既然这样,我们的专利布局策略就需要立刻调整。”
“你说,我们都在听。”
“第一,分拆核心专利。将‘黄河-1’处理器最核心、最具独创性的微架构设计、指令集扩展部分,与相对外围、可能引起争议的接口、总线设计分开申请。集中火力保护最核心的‘心脏’。”威尔逊道。
“明白,这可以降低整体被驳回的风险,核心部分也更容易论证其独特性。”卡森回道。
“第二,先在瑞士和新加坡申请。瑞士拥有完善且相对中立的专利体系,国际声誉良好。新加坡作为我们重要的研发基地,本地申请具有地利。优先确保在这两个关键司法管辖区获得核心专利授权。特别是新加坡,这里将是‘黄河-1’初期的重要生产地,必须确保本地生产、销售无虞。”
“利用新加坡和瑞士作为跳板?”电话那边的卡森眼睛一亮,“获得这两地的授权后,我们可以凭借《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的优先权,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专利合作条约》(PCT)体系,向其他国家和地区主张权利,这将大大增加我们谈判的筹码,也能部分抵消来自北美方面的直接压力。这确实是个可行策略!”
“第三,我们还要“准备‘B计划’,我会告诉技术团队,对可能被重点关照的争议点进行微调,准备替代方案。同时,开始着手设计下一代兼容但架构优化的‘黄河-2’内核,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拉开独创性差距,绕开潜在的专利雷区。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是,威尔逊先生!”卡森律师团队的成员们精神一振,思路被打开了。
硬碰硬不行,但利用规则、寻找缝隙、多线布局、持续迭代,这正是顶级商业律师和战略家的拿手好戏。
“抓紧时间行动,皮特森博士那边会全力配合你们提供所需的一切技术细节。记住,速度是关键。在对方编织更严密的网之前,我们要在尽可能多的关键节点插上属于黄河的旗帜。”
“明白!”
会议结束后,威尔逊跟何雨柱做了汇报,何雨柱只说了一句:“现在才刚刚开始,以后这种仗还有很多,威尔逊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我知道,老板,这个从我们汽车的销售情况就能看出来。”
“拆的更细一些,最好把每个能单独拆出来的都进行注册。”
“这老板,有必要么?”
“有必要,这样我们最多就是采购一些小部件,然后就能出成品。”
“明白了,那以后其他需要注册专利的我也会优先考虑这个方案。”
“这个你到时候跟技术部门确认,以对我们最优的方案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