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Blue is the colour (1/18)
在2004年9月的世界杯预选赛期间,法国队内的动荡成为英国媒体热议的焦点,尤其是围绕罗伊的争议和更衣室权力转移的报道。
《泰晤士报》以《摩纳哥帮大获全胜:法国队内斗落幕》为题,分析了在法国队4-0战胜法罗群岛的世界杯预选赛中,维埃拉染红离场、皮雷与亨利被提前换下、前阿森纳射手维尔托德被迫让出11号球衣等事件,标志着持续近一年的法国队内“阿森纳帮”与“摩纳哥帮”权力斗争以后者完胜告终。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法国队阵容中竟有8名球员出自上赛季摩纳哥俱乐部,罗伊、久利、罗滕、阿比达尔、埃弗拉、斯奎拉奇、吉维特及佩德雷蒂,这一数字创下法国队史单一俱乐部输送国脚纪录。
《每日邮报》则聚焦罗伊与亨利的关系恶化,引用匿名法国队工作人员的话称:“罗伊在训练中几乎无视亨利的跑位要求,而亨利被换下场时怒摔队长袖标的画面,暴露了两人不可调和的矛盾。”
《卫报》专栏作家调侃多梅内克的3-5-2阵型是“用航母舰队打渔村海战”,指出法国队面对鱼腩球队法罗群岛竟一度被动,直到罗伊替补登场才扭转局面。
英国媒体毫不留情地讽刺法国队主帅多梅内克,把他比作“一个拿着说明书却把零件装反的蹩脚工程师,认为他执教混乱不堪,唯一能用的工具就是罗伊”。
与此同时,文章也暗指法国足协犯了大错。
他们放走了真正该留下的功勋主帅桑蒂尼。
桑蒂尼执教热刺后四轮不败(两胜两平),而他执教法国队期间更是战绩辉煌:2003年联合会杯冠军、2004年欧洲杯冠军,罗伊正是在他手下完成国家队首秀并崭露头角。
两相对比之下,更凸显多梅内克的无能与法国足协的决策失误。
《镜报》将齐达内“永远不说永远”的复出暗示与英格兰队的“双德问题”(杰拉德与兰帕德共存难题)对比,认为法国队“至少还有罗伊这样的年轻核心,而埃里克森仍在为中场搭配头疼”。
BBC体育则分析齐达内与罗伊的潜在冲突,引用亨利“法国队不能没有齐祖”的言论,暗示若齐达内回归,罗伊的领袖地位将面临挑战,标题直白:《19岁魔王VS32岁大师:法国队的权力游戏》。
《独立报》总结称:“法国队看似赢了比赛,实则输了团结。多梅内克的摇摆、亨利的失落、罗伊的野心,让这支球队像极了更衣室里的定时炸弹。”
文章预言若法国队持续内耗,2006年世界杯可能重蹈2002年小组出局的覆辙。
相比之下,《442》杂志更关注罗伊的竞技价值,认为其“用绝杀和助攻证明了自己能扛起球队”,并调侃切尔西球迷应庆幸“穆里尼奥买到的不仅是射手,还是法国未来十年的领袖”。
《队报(伦敦版)》更是曝出一则猛料:法国队老将马克莱莱在返回伦敦后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称自己在国家队未受到应有尊重,并暗示包括他在内的多位老将已失去价值。这番言论被解读为双重不满——既针对多梅内克教练偏袒新人的战术安排,也暗指年轻核心罗伊态度骄横。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莱莱与罗伊在切尔西同为法国球员,此番表态引发外界对蓝军更衣室法语帮内部矛盾的猜测。
更棘手的是,罗伊与队内英格兰球员本就关系平淡,训练后鲜少私下互动。
这与他在摩纳哥时期团结队友的作风形成鲜明对比,让人不禁怀疑切尔西队内关系是否暗流涌动。
2004年9月10日,罗伊刚从国家队回来,风尘仆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