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开弓没有回头箭 (7/8)
下人耻笑。”
“是啊,谁能想到袭击三镇的凶手并非蛮族、婆湿娑国之人,而是来自……”
一名长脸的年轻儒生朝高台上的刘洪所在呶呶嘴道:“那一位。”
马观坐在一群人中间,闻言打断道:“元林兄,少说几句,免得被几位先生听到。”
“他做得出,我等为何说不得?”
“背后议论不是君子所为。”
“若是元林兄有意,不妨登上台去当着刘大人的面高谈阔论。”
长脸儒生指着马观:“你……”
他私下里说说还行,真让他站在刘洪这位蜀州布政使大人面前,他怕是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旁边之人见状打个圆场,“先生们都看着呢。”
“好了,说些其他的吧……”
而在另外一桌上,岳麓书院的裴照野也正在跟人争辩。
“谁稀罕他收我?”
“天底下书道圆满,乃至圣境之人不知多少,我不拜在陈轻舟门下,也有其他名师。”
一名跟他年龄相仿的青衣儒生咧嘴质问:“那你为何还会当场拜师?”
“谁拜他了?”
“难道不是?贵云书院的几位先生都可作证。”
“听说轻舟先生还说‘教不了你’,哈哈,可是真的?”
“岂有此理!”
裴照野气得脸色通红,梗着脖子说:“今日乃是中秋诗会,以诗会友,又不是书道。”
那名青衣儒生哦了一声,“这么说来,裴兄准备在诗词上跟轻舟先生争高下?”
“比就比!”
许是他的声音大了些,陈逸想听不到都难。
只是他正与萧婉儿聊些闲话,懒得理会周遭传来的议论。
没多久。
诗会如期进行。
花魁登场,曲子、舞蹈、流水的宴席,气氛倒也称得上“雅致”。
酒过三巡,岳明先生致词之后,跟周遭几位先生商议着出了一题:
“以明月为题,庆贺中秋。”
算是应时应景的一个诗题,也让不少早有准备的读书人面上一喜。
便连陈云帆都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逸弟,稍后为兄先写,你可别争先。”
陈逸笑着点头,他不写都没关系,何况是个先后顺序。
只不过当他环顾身侧时,脸上蓦地露出些疑惑:“裴琯璃去哪儿了?”
萧无戈眼睛盯着舞台上的姑娘们,下意识的回答道:“琯璃姐姐说要去茅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