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历史最燃战斗爆发了! (2/3)
多。
他原本还对“枭雄”这个名头耿耿于怀,但现在看到朱棣的排名比自己还低,顿时觉得舒坦了不少。
“哼,看来这仙人之言,倒也有几分道理。”
他得意地笑了笑,端起一杯酒,一饮而尽。
“这朱棣,确实不如朕!”
秦朝,咸阳宫。
秦始皇看着光幕,微微点头。
“李世民确实是帝王之才,造反有理。”
他顿了顿,又看向朱棣的画面。
“就不知这朱棣治理的天下如何?”
他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光幕之上,画面再次变幻。
朱棣靖难成功的画面一闪而过,随后出现的,是永乐朝的盛世景象。
旁白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
“永乐一朝,功绩卓著,不容抹杀!”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画面中,朱棣迁都北京,亲自镇守边疆,抵御外敌。
他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目光坚定,气势如虹。
“五征漠北,威震四方!”
画面中,朱棣五次亲征漠北,打得蒙古各部闻风丧胆,不敢南下。
他骑在战马上,挥舞着宝剑,所向披靡。
“收复安南,扩大版图!”
画面中,明军攻入安南,将其纳入大明版图。
大明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阔。
“编纂《永乐大典》,传承文化!”
画面中,无数的文人墨客,聚集在一起,共同编纂这部旷世巨著。
一本本厚厚的书籍,堆积如山。
“郑和下西洋,扬威海外!”
画面中,庞大的船队,扬帆远航,驶向未知的海域。
郑和站在船头,意气风发。
旁白的声音,带着一丝赞美:
“永乐大帝,文治武功,皆为后世楷模!”
光幕的评论区里,再次沸腾起来。
“哇,永乐大帝好厉害!”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才是真正的帝王风范!”
“五征漠北,打得蒙古人屁滚尿流,太解气了!”
“《永乐大典》啊,这可是文化瑰宝!”
“郑和下西洋,简直是航海史上的奇迹!”
“朱棣虽然是篡位,但他的功绩确实不容否认!”
“比起李世民,朱棣似乎更霸气一些!”
“不过,也有人说,如果建文帝朱允炆继续当皇帝,可能会做得更好。”
“是啊,建文帝实行仁政,与民休息,也许能开创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时代。”
“可惜啊,历史没有如果。”
“朱棣和朱允炆,到底谁更适合当皇帝,这真是一个说不清的问题。”
“不管怎么说,朱棣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皇帝!”
“支持永乐大帝!”
“永乐大帝威武!”
评论区里,大部分都是对朱棣的赞叹和敬佩,但也有一些质疑和争论。
大明,奉天殿。
朱棣的心情,再次好转起来。
他看着光幕上对自己的赞美,听着评论区里的议论,心中的阴霾一扫而空。
“哈哈哈哈!”
他仰天大笑,豪气干云。
“什么天可汗不天可汗的,朕不在乎!”
他对朱高炽和朱瞻基说道。
“只要能让大明强大,让百姓安居乐业,朕就心满意足了!”
洪武年间,大殿之上。
朱元璋手中的藤条,缓缓地停了下来。
他看着光幕上永乐朝的盛世景象,听着对朱棣的赞美,心中的怒气,也消散了大半。
“哼,这小崽子,虽然篡位不正,但还算做了点实事。”
他冷哼一声,将藤条扔到一旁。
“天下还在咱朱家手里,这就行了。”
“这小子,也没丢咱大明的脸!”
秦朝,咸阳宫。
秦始皇也对朱棣的功绩表示了认可。
“虽然不如李世民,但也是一位有为的帝王。”
他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大明能有这样的皇帝,也算不错。”
先秦时期,一间简陋的茅屋内。
孔子正襟危坐,看着光幕上的内容。
他的脸上,充满了悲愤和无奈。
“唉……”
他长叹一声,摇了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