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合力推进 (2/4)
; 安桂道则把红河三角洲一带的土地开放给汉人,汉人在这里挖了不少鱼塘,挖出的土再填出稻田,可以种稻、植桑、养鱼,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流求被征服并设置为流州后,那里的西部平原,土地肥沃,从大陆吸引了很多人前去耕种,人口增长很快,汉人赶上当地夷族人,逐步成为岛上西部平原的主体民族。
琼州岛也同样吸引了不少大陆居民过去发展,他们与岛上的夷族和平相处、共同开发,蛮荒之地展现出新气象。
崔右甫任刚民政部尚书的时候,本以为是个闲差,就负责管百姓的户口、婚丧、赈灾等事务,没想到刚上任就接到规范结婚年龄的差事,后面把宗教和民族事务划进来。
很多崇信佛教的人,要求放松对佛教的管制,他们不敢去找皇帝,就经常跑去找崔右甫,搞得他烦不胜烦。
最后被逼得没办法,崔右甫只能硬着头皮找李纯请示,没想到李纯倒也不生气,同意放松对佛教的管制,寺庙的和僧尼的限制数量可以扩大一倍。
李纯认为,彼一时,此一时,当时正是朝廷需要人力和钱财的时候,各大寺庙居然跟朝廷争夺资源,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李纯当然生气,开展抑佛运动。
经过猛烈的整治,佛教势力大为缩减,各个寺院也老实多了,专心于佛事,跑到寺庙混吃混喝的人员基本没有了。
如果是单纯的宗教,不与朝廷发生冲突,李纯愿意采取相对宽容的政策,但是还是坚持对入寺的僧尼进行考试,保证进去的人是真正研究佛法的。
李纯放松对佛教的管制,还有一个心思,那就是以后对外扩张,在军事、经济、文化征服的基础上,可以再加入宗教的影响。
现在唐朝的佛教,是已经汉化的佛教,后面可以在各地推广汉化佛教,从思想上软化各民族的反抗意志。
对外传教,需要不少人,先放松一下,如果各个寺庙能够安分守己,后面可以再放松一些,为以后对外派人,储备宗教人才。
崔右甫花了一年,还没忙完佛教新增加寺庙和僧尼的事宜,没想到又赶上汉夷分治的大政策,民族事务非常繁忙。崔右甫感觉人手不够,向李纯要人,李纯表示只要有人愿意去民政部,他都同意。
崔右甫忙着到处挖人,先是从快要解散的都畿道那边试试,没想到还真有一些后悔的官员,当初因为短视做了错误选择,现在看到有新的机会,赶紧跑过来。
崔右甫又从地方上挖了一些想进京的官员,总算有了足够的人力,充实了宗教司、民族司。
汉夷分治,涉及到很多政策的制定,数据的统计,要把所有居民的身份和民族确定清楚,是一个大工程。崔右甫带着户口司、民族司,在地方的配合下,忙了半年多才基本理顺,把各民族的人口区分完毕。
按照崔右甫的理解,辛苦征服了这么多民族,肯定要来点大汉族主义,让各少数民族多交点赋税,汉人也可以占据一些好的土地,摆一摆汉人的威风。
最后发现朝廷对夷人就出台了三条限制措施,实质性的影响并不大,夷人似乎没有怎么吃亏,甚至还享受到了唐朝发展的红利,日子过得还更好了。
后面还是听李吉甫说了李纯的构想,崔右甫才觉得自己的认识狭隘了,皇帝就是皇帝,眼光放的长远,以后还要用这些汉化夷人帮他征服治理更多的江山。
元稹在外事部也是有了不少新任务,自从汉夷分治以后,外事部要主管的边境管控。按照李纯的设想,边境要彻底隔绝,但是实施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有的地段,边境两侧同属于一个民族,有的还有亲属关系,还有的要越境经商,彻底断掉有点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