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兴唐之志 (2/4)
有势力,都归于大唐的统治,臣也跟着心潮澎湃起来。”
李纯道:“朕这次大规模对外用兵只是第一步,确定大唐的基本疆域,等再发展几年,消化吸收完毕,国力更加强大,后面肯定还要对外用兵,早晚要囊括世界所有地方,让大唐的光辉照耀全世界。”
李吉甫说:“陛下的志向很远大,臣也盼望着早日实现,臣今天来是想汇报迁都和重新设置行政区域的事,不知陛下有何打算。”
李纯说:“既然要迁都,就要重新设置京畿道,可以把颍州、亳州、宿州三州从河南道划出来,以夏原为中心设置新的京畿道,以后长安这边的京畿道就改成都畿道。我想好了,淮扬道布政使柳公绰不错,就让他先兼任夏原京畿道布政使,提前准备迁都事宜。”
李吉甫说:“柳公绰能力突出,很有思想,是京畿道的理想人选,臣回去就拟旨,但是似乎有些人对迁都还是有些意见。”
李纯道:“迁都的事,几年前就已经确定好了,怎么还有人有意见,莫非是有人不想去?”
李吉甫说:“臣在7、8月份,就已经带着中书省的官员对朝廷的各部官员和宗亲勋贵进行摸底。有些人愿意去,有些人认为长安建都多年,规模宏大,条件更好,新都比不上长安,有点不想去。目前主要形成两种派别,一是求实派,基本都是朝廷想干事、谋发展的官员,肯定是愿意跟着皇帝走,愿意克服一下迁都的困难,以后在新都扎根;一种勋旧派,主要是宗亲勋贵和一些老年大臣、退休的大臣,他们的产业都在长安,在官职上也没有什么发展,不想颠簸去夏原,想留在长安。”
李纯道:“你说的这些都在意料之中,迁都这种大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原计划就是只迁核心机构,而且是分批迁移,不愿意迁的就留下吧,到时设立西京留守一职,管理留下的人员。”
李吉甫说:“陛下想的很周全,臣回去以后就认真的统计要搬迁的机构和人员,议定留下的机构和人员,再请陛下定夺。关于新征服地区设置行政机构的事,臣建议在新罗、扶桑各设一个道,在奚、契丹、辽东一带设立一个道,在渤海国及其以北设置一个道,新设四个道,陛下看是否合适?”
李纯道:“大体是这个方向,但是一些细节需要调整,目前主要先集中做好迁都的事,关于行政区域设置的事,朕还要再想想,准备来个大调整,待迁都以后再详细谋划。”
次日,武元衡又来请示关于对立功将士封赏的事。
武元衡说:“朝廷连续对外作战,打了好几场胜仗,各个军团都立了功,既然现在罢兵止戈,确实也该给这些人封赏一番。”
李纯说:“这几年的对外战争,十个军团表现都很不错,理应有所封赏,对于士兵,凡是参加过对外战争,服役满三年退役的,没有土地的可以让地方官员分配土地给他们,如果没法分配土地,就赏赐一些银钱,具体标准你带着军事部和财税部先商定一下。对于各军团的将领也要根据立功情况予以擢升,如果位置不够,可以在原岗位上提半级。对于十个军团的主将,朕想了三种办法,一是年龄大想退休的,朝廷可以封个正三品的护国将军;二是想调到行政岗位的,朝廷可以根据空缺予以适当安置;对于仍想在军队服役的,可以在原职位上提半级。”
武元衡说:“陛下想的很周到了,从上到下都考虑到了,臣回去就和几个部门商讨落实,关于十个军团主将的想法,臣也派人去摸底一下。”
李纯道:“关于对退役士兵优待的事,要形成常态化措施,要让百姓们觉得,肯参军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国家会反馈给他们好的结果。国家领土拓展后,各个军团任务要改变一下,驻地和名称也会一并改一下,待迁都后朝廷再明确。”
武元衡说:“陛下很为将士们考虑了,一些新的地方确实需要部队来驻守,朝廷要不要再新组建一些军团?”
李纯道:“兵在精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