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铁腕反腐 (2/4)
且属实的,予以奖励。
卢坦还让人在御史台设立了一个大铜箱子,上面留有投放口,鼓励人们积极提供贪腐官员的相关线索,投入举报材料。
御史台的人员全都忙碌起来,根据掌握的线索,不断收集证据,对相关人员展开调查。
一旦掌握足够的线索和证据,四品以下官员报经卢坦同意,从三品以上大员报经李纯同意,御史台立即进行抓捕,分组进行审理。
有些官员平常肆无忌惮,横行不法,到处贪污索贿,早就引起很多人的不满,举报材料纷至沓来。
物以群分,人以类聚,贪腐的官员往往相互勾结,盘根错节,抓出一个,就可以顺藤摸瓜牵出很多个,也就是两个月的时间,朝中六品以上的官员竟然先后有三分之一的人被抓去审问。
最恶劣的是右仆射裴均和门下侍中卢从史,两人都在地方当过节度使,横行霸道惯了,生活奢侈,在节度使任上就有劣迹。入朝后仍不收敛,仗着自己级别较高,竟然拉帮结派,想办法干预官员的任免和财政资金的使用,从中牟利。
御史台在他们家中竟然搜出大量钱财和金银珠宝,甚至还有上百石珍贵的胡椒,经过折算,两人贪污的金额分别折银达到十二万两、八万两。
礼部尚书王播、吏部尚书郑珣瑜、户部尚书李巽、工部尚书柳晟也卷入其中,或多或少都有贪墨行为,其他波及的中低级的官员共达百人之多,查到最后,朝廷的官员有几百人涉案。
李纯看到御史台的报告,并不觉得意外,当时官员的贪污情况非常严重,必须借此机会搞一次反腐风暴,狠狠惩处一批人。
关于裴均和卢从史,李纯很早之前就觉得他们有问题,但是当时为了解决藩镇问题,不得不对他们忍让,没想到这两个人竟然毫不收敛,愈加过分,这次正好可以杀鸡儆猴。
对于其他涉事官员,李纯观点是自作孽不可活,凡是罪行严重的该杀就杀,该判刑就判刑。
看到涉案那么多人,李纯也慢慢冷静下来,此时的腐败问题,既有个人的品质问题,也有当时的风气问题,如果换成其他人,也有可能犯下同样的错误。
李纯又考虑到,这次涉案人员很多,如果全部拿掉,朝廷正常的运转都会受到影响,即使把这些人都处理掉,新换上来未必都是清官。经过一番权衡,决定还是采取软硬两种手段来处理。
硬的一面,对裴均和卢从史等人严厉处分,按照律法对以裴、卢为首八名贪污金额巨大、罪行严重的官员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对其他罪行较重的,李纯决定结合其历史表现酌情处理,革去所有职务,重则入狱服刑,轻则勒令回乡。
软的一面,对一些贪污金额较少,罪行较轻的官员采取怀柔手段,只要退回赃款,承认错误,由朝廷下旨训诫,罚俸若干,仍回原岗,戴罪立功,后面如有再犯,数罪并罚,算是为大部分罪行较轻的人开了口子,体现朝廷的怀柔政策。
这样做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总不能让朝廷瘫痪掉,很多事还需要人来做。如果上纲上线,处理的人员过多,到底换谁上来干,谁能保证新上来的也是干净的,如果这些人后面再出问题,朝廷将颜面无存。
杀几个人,再抓一批,适当震慑就好,反贪是个复杂工程,需综合施策,不是三板斧就能解决的。
尽管如此,朝廷一口气杀掉八个贪腐的官员,而且其中两个是从二品的高官,在唐朝都是史无前例的,还有一大批的官员被罢免问罪,其中有一部分是三四品以上的高官,就包括礼部尚书王播、吏部尚书郑珣瑜,在官员队伍中形成了强烈的震撼。
以前官员私下贪污受贿的潜规则被打破,只要敢贪腐,朝廷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