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医药事业 (3/4)
; 李纯道:“我刚才也是硬着头皮进去那个公共厕所,就是要闻一闻臭味,体会一下底层人民的生活,我们长期处于朝堂之上,如果不能设身处地的体察百姓的处境,作出的决策往往就会流于清谈,搞成形式主义。我们只有走入百姓,制定的政策才会更有针对性,更加贴近百姓的实际需要。”
李藩说:“陛下的理念很贴近百姓,我等感觉差距很大,关于医药部的组建,需要我们枢密院跟中书省对接吗?”
李纯道:“医药部的人选,朕已经想好了,工商部左侍郎江志平,任正四品官员也有些年头了,此人工作一直比较踏实认真,就让他来担任医药部的尚书,翰林学士柳公权不仅字写得好,人也非常有思想、有能力,就让他担任医药部的左侍郎,太医院院长章法龄,精通医术,业务过硬,就让他来担任医药部的右侍郎,关于两个少卿的人选,可以让中书省和人事部再挑选一下。”
李藩说:“我回去就跟中书省和人事部对接此事,陛下要召见这几个人吗?”
李纯道:“组建医药部的事,宜早不宜迟,你先跟中书省对接一下,找那几个人谈一下,朕后天上午就召见他们三人。”
两天后,由崔群带着三人,进宫觐见李纯。
礼毕后,李纯说道:“这些年,唐朝尽管在各个方面发展都很快,但是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进展缓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设立一个专门的部门管理推进此事,朕决定组建医药部,基本情况想必中书省已经和你们谈了,就由你们几个搭班子,把全国的医药工作先抓起来。”
江志平说:“承蒙陛下垂青,赋予臣等如此重要的工作,我等定当尽心竭力,把医药工作抓好,不知陛下有什么要求。”
李纯道:“朕想了一番,觉得医药部有三件大事要抓,
一是要成立一个中央医院,集中全国最好的医生,专门诊治疑难杂症,解决一些百姓重大疾病的医治问题。
二是明年6月,第一批高中生就要毕业,朝廷将组建好几所专科大学,教育部已经在提前建设,你们要和教育部对接,建设好华夏医药大学,为国家培养一批医术高、素质好的医生。
三是规范全国的医药行业,既要促进医药行业的发展,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要打击那些黑心医生和卖假药的行为,不能让百姓上当受骗。”
江志平说:“臣等一定尽心竭力,按照陛下的要求把这三件事做好。”
李纯说:“你们三个人也分一下工,你作为尚书就负责第三件事,柳公权就负责华夏医药大学的筹办,章法龄原先就是太医院院长,可将太医院的事务交给别人,而后兼任中央医院院长,把这个医院办好。”
崔群说:“目前已经临近年底,臣建议先挑选场地,配备人员,待明年初再正式成立医药部。”
李纯道:“准奏,仓促间成立一个部不容易,中书省回去再议一下,把部里的两个少卿也配上,然后就正式下旨任命医药部的五人政务会成员,再由他们具体商议场地和内部的人事问题,争取明年二月份前就正式成立医药部。”
柳公权奏道:“陛下,组建华夏医药大学,臣将尽力寻找一批理论丰富、医术精湛的医生作为教师,同时也需要一些规范的教材和医书,德宗时期编写的《贞元集要广利方》可以拿来用,但是感觉还不够,臣建议组织人员再编写一些质量上乘的医书,方便教学。”
李纯道:“古人编写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为华夏的医药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这些还不够,确实有必要再编写几本高质量的医书,汇集天下名医的优秀经验和理论,让医药大学的学生们好好学习。”
章法龄奏道:“陛下,不知中央医院设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