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贫富分化 (2/4)
方都造成了极大的震慑,都认识到华襄和睦的重要性,各地按照朝廷规定的内容落实政策,不敢再打折扣。
在几个月后,秦陇道一带逐渐恢复了平静,对其他各地的襄人也没有产生不良影响,华襄关系基本保持融洽。
通过灵州事件,李纯认为,华襄分治还应贯彻的更彻底,以后发动远征以后,有了新的空间,朝廷宁愿多花点代价,也要把这些襄人分批全部转移出去,让境内以华人为主,境外以襄人为主,让襄人治理夷人,省的再起摩擦。
李纯觉得,秦陇道出了这些事,华襄之间多少还有些隔阂,第一批的对外征服,就不让秦陇道的襄人参加了,晋并道北部的契胡人治理较为成功,汉襄关系更好些,可以将其作为第一批参与西征的襄人。
在处理灵州事件的同时,李纯也在关注第二个矛盾,贫富分化,为了防患于未然,也必须要及时处理。
元和年间,由于朝廷采取了很多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工商业发展迅速,同时也涌现了一批靠着工商业暴富的人群,纺织、冶金、建筑、采矿、贸易、零售等行业产生了相当数量的巨商大贾。
这些人资产千万、财富巨大,养成了豪奢的习惯,挥金如土、妻妾成群,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
与此同时,社会底层的农民、工人虽然生活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整体相对贫穷,虽辛苦劳作,却只有微薄的收入,贫富差距不断拉大。
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总财富在不断增加,让人感受到了唐朝的富强,但是贫富分化的现象,导致大多数财富被一些工商巨头所占有,很多底层人民所得不多,对人们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媚富、仇富的心理并存,成为社会一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
李纯知道,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矛盾,在穷困时,大家就渴望着发展经济,经济发展起来后,有人擅长赚钱,有人不擅长赚钱,造成了两极分化。
前朝重农抑商的政策,压制了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适当的松绑,鼓励大家从事工商业,把盘子做大。
现在经济有了一定的规模,就必须根据新的情况,对那些暴富的人群适时出台一些压制政策,对穷人采取一些扶持政策,维持一个新的均衡。
为了稳妥起见,李纯鼓励朝臣和地方的官员积极上书,对如何解决贫富分化建言献策。
各地官员很积极,有的直接上书,有的还跟百姓探讨以后,再汇总意见上书,朝廷一个月就收到一百多个奏书。
李纯花了大量的时间阅读这些奏书,这些人想法各异,提出的意见也大不相同。
有些人认为,社会涌现很多暴富之人,带坏了社会风气,甚至影响了官员的心态,助长了贪腐问题,要对富人征收更重的税收,采取压制政策,对穷人采取更多的帮扶措施。
另有一些人人则认为,欲望是天生的,有钱就消费无可厚非,对富人征税过多、打击过狠,可能会引发经济衰退,全民受穷,反而使国家受损,主张采取相对宽松的政策。
李纯觉得两边说的都有道理,反复考虑了很久,也难以定下决心,最后决定召开一次朝会讨论。
在朝会上,武元衡首先发言:
“近年来,朝廷出台了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才给了很多人赚钱的机会,但是有些人投机倒把、为富不仁,挣到大钱以后不思反哺社会,而是穷奢极欲、比拼享受,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臣建议朝廷对他们征收重税,严厉打击奢靡行为,豁免穷人的赋税,甚至要给予一定的补贴,改变贫富不均的情况。”
程异则说道:“臣以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