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章 前车之鉴,合纵连横 (3/4)
唯的风格,曾经滴滴和打的的前身摇摇招车同在京城。
当时他能打的王炜建找不到北。
虽说对方这回背后站着强大的彼岸,但他程唯这一路走来也不是吃素的。
但现在开局不利啊。
去年颁布的出租车行业指导意见按下了国内网约车市场发展的暂停键,出租车市场的环境是好了,但网约车市场完了,导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滴滴还是快的都战略性地收缩着规模,准备过冬。
然而打的出行却反其道而行之,别人恐惧它贪婪,他们过冬,人家仿若夏日度假一般,穿着大背心大裤衩,脚踩人字拖背着大麻袋四处砸钱占地盘,他们所在的每座城市都有打的出行的窝点!
当时业内所有人都嘲笑他们是土鳖暴发户,认为此时选择扩张简直是自寻死路。每个月养这么多车和人,人力成本、车辆成本、公司租金成本加起来,估计消耗数千万。有钱也不是这么浪费的,不出一年,资金链必然断裂。
据他们数据部门的估算,打的出行这半年起码额外,注意是额外消耗掉5个亿的海量资金。
要知道之前打的一共也没融这么多钱,不用猜,肯定又是背后的彼岸爸爸出手了。
到了现在,无论他们滴滴还是更南方的快的,所有准备看笑话的人都笑不出来了,因为最近有消息传出来,国内网约车市场要解禁了,这才半年出头啊.
或许是看到今年初大洋彼岸的Uber急速发展,Uber推出了多种服务,如UberX(经济型)、UberBLACK(高端车)、UberPOOL(拼车)等,满足不同用户需求。
通过服务创新在全球扩张,除了美国本土,在欧洲、欧洲、拉丁美洲和中东等地巩固了市场地位,如果不是畏惧华夏的政策,可能早就进军国内给华夏网约车市场上一课,而不是仅仅在印度市场进行耕耘,觊觎另一片更具潜力的沃土。
上个月海外传来Uber即将融资12亿美元,估值达到了180亿美元的规模。
或许是看到了Uber的发展前景,亦或是当下出租车规模跟广大民众出行的强烈需求背道而驰,而且也不符合互联网+的布局,这样将会严重制约国内网约车的市场经济发展。
他们得到的消息是最近一两个月内将进一步出台网约车进一步的指导性意见,换句话说,政策要放开了。
他们等到了,无论滴滴还是快的都开始解冻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但此时举目四顾,市场遍地是狼!
以史为鉴,虽然外卖大战这个史距离现在有点近,但确实也给了程唯有些启发。
去年网约车被按暂停键之前,打的、滴滴、快的分上中下三分天下,各自划江而治。
但到了现在,滴滴和快的原地踏步,但急速扩张的打的却占据了大半江山。
如今的形势跟2个月之前的外卖市场局势何其相似。
滴滴内部对外卖大战也做了一次复盘,并结合自身目前所面临的局面做了一次分析。
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还像之前滴滴单枪匹马作战,而且国外还有一头猛虎虎视眈眈,胜率最高不过3成,如果与人结盟的话,可以一战!
这个盟友,还有谁比快的更合适呢?
滴滴程唯如此想,快的陈伟星又何尝看不明白。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