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多喝热水 (2/4)
题,我补充一条就行了。”
张木槿疑惑道:“哪一条?”
李琩道:“多喝热水。”
“嗯?”张木槿一怔。
其实,中国古代就有喝热水的说法,因为中医认为寒凉损伤脾胃,不过喝热水成为潮流,则是近代的事。
建国初期,为了应对敌人的细菌战,国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其中有一条,就是喝热水。
在现代,多喝热水已经成了一个调侃词,但在大唐,作用非同小可。
打南诏的时候,很多士兵得疟疾的原因之一,就是喝了南诏境内的生水。
张木槿不知道喝热水能防病菌,但是她知道有利于脾胃,因此一怔之后,点头同意,道:“那就加上。”
李琩想起南诏,顺势问道:“你有应对瘴气的法子吗?”
张木槿知道李琩对南诏心心念念,因此对攻克南诏的困难之一的瘴气早有研究,说道:“对于瘴气,有避瘴,防瘴,治瘴三种手段。”
李琩道:“展开说说。”
张木槿道:“避瘴方面,妾身问过南诏的医者,他们说南诏南边的地方,为了避瘴,有移居的习惯。四月到九月气候热,又是雨季,这时候最容易被瘴气所扰,因此南诏南边之地,会搬到高寒之处,到九月才回坝子,经商者,更是不敢久居坝子,一般都住山腰。”
李琩道:“那有不移居的吗?”
“也有。”张木槿点头,“有些摆夷人住得久了,不怎么怕。”
李琩闻言,料想这些摆夷人应该是产生抗体了。
李琩转道:“那防瘴呢?”
张木槿道:“南诏素有‘不起早,不吃饱,不讨小’的说法,所谓不起早,是说早上雾重霜浓,会染瘴气,不吃饱,是说吃太饱,难以消化,也容易感染瘴气,至于不讨小,是指不要少去烟花柳巷。为了防瘴,南诏各地都有一套自己总结的经验。”
“原来如此。”李琩点点头,又问:“那治瘴呢?”
张木槿道:“治瘴有两个方法,第一個方法是巫医治瘴。南诏很多地方,认为瘴气是鬼神作祟,或说是鬼神征徭役,因此才患了疾病,他们要么烧香拜神,要么求救于巫师。”
“封建迷信害死人啊!”李琩心里感叹,嘴上问道:“那第二个方法呢?”
张木槿道:“第二个方法,是医者救治。早在东汉时期,张仲景就在《金匮要略》里写过,常山叶和柴胡可治伤寒寒热,而瘴气的病症,多伴发伤感寒热症状,因此东汉时期,便开始用常山叶和柴胡治瘴病。到初唐,孙思邈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千金方》里细化了制瘴病的方法,用鲮鲤甲、鳖甲、乌贼骨、常山叶、附子,兑成药。妾身阿爷的师父王焘写了《外台秘要》,里面的治瘴病方,有十九首。”
李琩对医术这一块,基本是小白,只附和道:“原来早就有治理的办法。”
张木槿摇摇头,道:“算是有,但不精准。这些年,妾身差遣医署的人去岭南、南诏研究治瘴病之法,经过总结,妾身发现瘴病不能等同于伤寒、湿病与温病,妾身和医署的人重新将瘴病分为冷瘴、热瘴,痖瘴。”
张木槿说罢,起身取来一本医书,呈给李琩,道:“三瘴具体症状和怎么治疗,都写在里面,请阿郎过目。”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