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皇家科学院 (3/5)
bsp; 太常少卿王玙道:“大唐要千秋万代,当重国运,重风水,不应做技术。”
崔祐甫和张镐,他们还不知道技术变革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重要,他们的认知里,就是觉得千百年后,国家还是以农业为主。
太常少卿王玙则是一个崇尚封建迷信的人,他觉得一切应该以封建迷信为主。
这些事,李琩和他们解释不清楚,只能道:“父皇喜欢歌舞,兴建梨园,朕喜欢技术,因此也要建一个技术园。而且,张侍郎和崔侍郎既然认为大唐应以农业为主,那朕要建的技术园,第一个要研究的技术,就是农业。”
张镐和崔祐甫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了。
李琩接道:“朕的初步设想,技术园先设三个曹部,一农业研究,二武器研究,三造船业研究。”
农业研究,李琩的想法是培育优良种子,武器研究,则以先前岑参带的那帮研究黑火药的人为主,至于造船业,李琩则是想搞出航海船队。
而且,任何一个行业的研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比如蒸汽机的气缸改良,就是得益于大炮的镗床技术。
李琩对工业技术,并不十分了解,他只知道最初级的东西,但是他相信,古代人的智慧并不差,他只要加以合适的引导,再给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古代人,是能创造出他想要的东西的。
其他人见李琩主意已定,也不好继续反对,都当李琩是一时兴起,觉得让李琩自己玩玩,也就过去了。
李琩见大家没有反对,就让司农寺、岑参、刘晏的造船队,分别挑出人,组建一个新的司部,命名为大唐皇家科学院。
队伍得以组建,接下来就是挑选领头人,带领队伍里面的人干实事。
李琩正犹豫挑选领头人的时候,袁晁回来了。
袁晁带回了好几车的稻谷种子。
李琩亲自接见了袁晁。
袁晁再次向李琩描述了带回来的种子的特性,这次李琩彻底确定了,袁晁带回来的,就是占城稻。
占城稻早熟、耐旱,耐贫瘠,生产周期短,南方低纬度,可以一年两熟,产量大。
如果引进,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粮食不够的问题。
唯一的缺点,就是味道不太好。
当然,也有人觉得,即使引进占城稻,宋朝也掉入了马尔萨斯陷阱。
所谓马尔萨斯陷阱,说的是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源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
用占城稻举例,简而言之,就是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就会增长,人口增长了,粮食还是不够吃。
不过,人口增长以后不够吃,那是以后的事,李琩现在要解决的,是让大唐现在的人吃饱。
还是那句话,没有哪一个方法,哪一个技术的进步,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不能因为无法一劳永逸,就什么也不做。
不过,李琩虽然知道占城稻的好处,也没有要求立即推广,而是先让袁晁安排人带占城稻去南方各州试点。
李琩要等试点成功后,再逐步推广。
同时,李琩让袁晁兼职皇家科学院农业曹部的负责人,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