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科举 (2/3)
; 李琩看完这封奏书,递给一旁的杨玉环。
杨玉环看后,笑道:“崔光远本身就是门荫入仕,又是出身五姓七望,自然要为他们自己说话。”
所谓五姓七望,是指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这五个姓,七个地方的人。
李世民时期,曾经为了打击五姓七望,要求重新编写《氏族志》,李治时期,甚至颁布法令,禁止其中几家通婚。
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因为大唐皇室,便是出自陇右李氏,并且以此为荣。
李琩沉吟片刻,道:“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这科举都必须推行。”
这时,石守义进门来报,道:“陛下,来京士子们在曲江闹笑话了。”
“怎么回事?”李琩问。
石守义当即把曲江的事绘声绘色的说给李琩。
原来,门阀们拿准了科举士子们的心思,策划了一场闹剧。
今日士子们在曲江宴饮,正在尽兴之时,看到曲江池岸边过来一大队身穿华服的侍女,簇拥着一顶大轿子。
士子便由此认为轿子里面是大家闺秀过来选夫,于是便把船靠到岸边,又是唱诗又是做赋,对轿子里面的大家闺秀献殷勤,或是挑逗,热闹非常。
等士子们表演得差不多了,轿中人便开始现身。
只见轿帘掀开一条缝,伸出一条腿来,把裙子往上一撩,露出了一条长满黑毛的粗腿。
这显然是個男人!
士子们先是一愣,随后掩袂而走,落荒而逃。
石守义即便是身经百战,说起这事也忍不住笑。
李琩摇头笑笑,心里默默叹了口气。
这些门阀,是在用这种方法告诉他,科举士子确实轻浮,行为放荡不羁,不堪大用。
李琩想了想,让太监去把王维传到紫宸殿(大明宫的紫宸殿)。
紫宸殿里。
李琩问王维道:“今日曲江的事,王右丞听说了?”
王维道:“臣已知晓,但不知如何处置,若是下令责备,显得小题大做,若是不闻不问,又闹得满城风雨,于即将开考恩科不利。”
李琩道:“有时候,处理一件事,不必正面回应,你把我们这次科举的门类再重申一遍就行。”
王维微愣,不太明白李琩的意思。
李琩接道:“这次科举,并不是只考诗词歌赋,我先前已经下过敕令,凡通一艺者,皆可参加,你们也为此准备了好几个月,不必把目光都放到文学士子上面。至于文学士子轻浮这一点,也不能一概而论,找几个德高望重老进士,作为宣传榜样,以舆论打舆论。”
王维恍然大悟,道:“臣明白了,谢陛下赐教。”
李琩见王维心不在焉,道:“玉真公主和江采萍,她两人已经认罪,我特赦了她们,让她们搬回宫里住,我自己有分寸,你不必因为佛道的事分心,你的当务之急,是办好这次科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