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蓁蓁 (8/9)
r />
姐妹俩清脆的笑声回荡在马场里,久久不散。
从这一天起,端木绯每天又多了一件事,就是黄昏等太阳西下时,就是与端木纭一起去马场学骑马。
平静的日子飞快地流逝,十月初二一大早,闽州八百里加急的折子终于抵达了进城,一骑红尘般在京城的街道中驶过。
“八百里加急!”
随着马上驿使的声声嘶喊声,路人无不避让。
早朝进行到一半,驿使风尘仆仆地进了金銮殿,折子经过岑隐,递到了皇帝手中。
当皇帝打开折子后,众臣皆是沉寂。
海禁一事到底走向何方,没准就要看李启恺的这道折子了。
皇帝缓缓地看着手中的折子,眸色随着那一行行文字变得幽深起来。
李启恺在折子里说,如今闽州及以南一带沿海的倭寇海盗已经扫平,只余下四五股不成气候的残匪在海上流窜,不敢登岸。
然而,因为海禁,导致闽州及以南一带走私泛滥,不少民间商人为了谋取暴利,私下阻止民船出海,远赴南洋,带回货品从沿海一带机动登岸,再销往大盛各处,如今那些走私商户大发横财。
而那些海匪从不与官兵正面对决,只抢劫那些走私商户的船只,来去如风,即便如此,民间走私仍然屡禁不止,自古商人皆逐利,可见远洋贸易之暴利。
在折子的最后,李启恺表示,与其屡禁不止,不如规范条约,开放海禁,令得那帮如血蛭般的海匪倭寇再无可趁之机。
为了大盛的繁荣昌盛,开放海禁誓在必行。
皇帝的脸色微变,李启恺虽然没明说,但言下之意分明就是如今那几伙海匪就是靠那些走私商户被抢的货船“供养”着。
而闽州官府之所以拿那几伙海匪没辙,也正是因为那些走私商户本身见不得光,所以他们不仅不敢告官,而且行船时还要刻意避开官兵,如此反倒是给了海匪可趁之机!
倘若如李启恺所言,在开放海禁后,规范条约,让那些商船走固定的航线,在固定的口岸靠岸,那么官兵就可以在航线上安排巡逻,彻底绝了海匪的生路,并且从进口的货物中抽取丰厚的税收充盈国库。
在岑隐当场念完这道折子后,端木宪立刻就从队列中站了出来,对着皇帝做了一个长揖,朗声道:“臣附议。皇上,开海禁利大于弊,臣以为势在必行。”
满朝文武再次陷入沉默,金銮殿上寂静无声。
那些精明的大臣都心里清楚皇帝迫不及待地吩咐岑隐念出折子本身就代表着皇帝应该是心动了。
那么,又有谁会傻得在这个时候泼皇帝一头冷水呢?!
如此大事,皇帝当然没有当场作出决断,很快就宣布退朝,在百官的俯首恭送中离开了金銮殿。
皇帝沿着空荡荡的抄手游廊往前走着,岑隐和一个小內侍悄无声息地跟在他身后,亦步亦趋。
游廊里突然响起皇帝的声音:“阿隐,海禁一事你怎么看?”
静了一瞬后,岑隐方才缓缓答道:“皇上,臣以为,此一时彼一时。”
“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