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八章 集市、教堂与伯爵 (2/3)
/> 平常霍恩以及枢机们的文书往来,会议记录都是由这些僧侣来完成。
“好的,冕下。”一名枢密僧侣站起身,拿着信就离开了办公室。
霍恩则自己站起身,从窗边的文件架上取下了例会的日程表初稿。
按照救世军制度,每周一早晨举行一次枢机例会,那么议题要提前两天提交,会议内容提前一天送达。
借着外面斜射的暖阳,霍恩靠在窗边开始阅读起了这份刚刚送来热气腾腾的表单。
快速地翻阅了一遍,霍恩基本确定主要的内容一共就三块。
首先就是与消费税相关的集市议题。
由于《1445年方案》的实行,中央教皇宫对地方消费税的征收,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固定集市上。
但根据目前几个集市的两个月的试点,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两个。
第一个是如何计算税款,税吏无法追踪每笔交易并准确计算应缴税款,极有可能导致逃税。
因为不管是以商品进场还是出场,或者双方相减来计算,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人手太少,数目太多。
别到时候一天下来光统计数据了,人都进不去集市。
更别提大概率要发生的夹带和走私了。
或者干脆是场内看货场外交易都是有可能的。
第二个就是大宗商品无法交易,因为一个集市一次容纳几百上千人,一次交易不过几十几百磅货物。
一般一个集市覆盖周边10到15公里,大概2万到3万人,他们交易的货物类目多且繁杂,但数量却很少。
而大宗商品贸易,比如本地的一些商人,就会和好几个村子的农民们签订契约。
提前预付款项,来年农夫们要一次提供多少吨农产品、木材或羊毛。
他们是数量很多,但类目少且单一,几吨的货物得占据多少个摊位,运来运去的又得浪费多少?
按照霍恩的这套法子,他们必须得在监管下交易,这个数量放到集市里就不太合适了。
目前负责此事的福音庭已经给出相应的方案,明天的例会就是决定采用哪个方案。
霍恩认为御前枢机会议最好多做选择题和判断题,少做填空和解答题。
出现填空和解答题,那就意味着会前准备和沟通不足。
舔了舔手指,霍恩翻开第二页,便是建立新建筑部门的议题。
在《1445年方案》后,会有几个市镇作为司铎修会的驻地。
但凡是司铎修会所在的市镇驻地,都必须修建以下市政建筑:教堂、市政厅、信民广场、诊所、钟楼、学校、守夜人哨塔和军械库。
教堂和市政厅都是主要政治建筑,是宗教和行政事务的中心。
信民广场则是商业和镇民活动的场所。
诊所、钟楼、学校是功能性建筑,负责提供简单治疗、告知度量衡与时间、提供教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