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补习时光 (1/2)
年夜饭那晚徐瀚飞的短暂出现,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小石子,在姜家小小的屋子里漾开了一圈微澜,但很快便随着他的离去和年节特有的忙碌而平息下去。除夕过后,姜家坳正式进入了腊月里最闲适也最充满期盼的几日。家家户户都沉浸在一种慵懒而喜庆的氛围里,走亲访友,准备正月十五的吃食,空气中似乎都飘着油炸糕点和糯米甜酒的香气。
然而,对于姜凌霜而言,这个寒假每一分每一秒都弥足珍贵。她深知自己在家停留的时间有限,像沙漏里的沙,正在飞速流逝。她必须抓紧这短暂的光阴,为弟妹,也为这个家的未来,尽可能多地铺下一块基石。
于是,当村里其他同龄人还在享受着难得的懒觉和嬉闹时,凌霜的生活已经恢复了某种规律。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她就轻手轻脚地起床,生火做饭,趁着弟妹还在熟睡,先将屋里屋外打扫干净。早饭后,她便正式开始了她的“家庭教师”时光。
她让凌雪和凌宇将家里那张吱呀作响的旧木桌搬到窗户边,那里光线最好。尽管是寒冬,但午后的阳光透过糊着新窗纸的格子窗,还能带来些许暖意。凌霜拿出自己从大学带回来的课本和笔记,还有她特意为弟妹准备的、用省下的零钱买的几本基础练习册和一支珍贵的 HB 铅笔。
“小雪,小宇,坐好,我们开始上课了。”凌霜的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凌雪已经上小学高年级,眉眼间有了少女的沉静,对知识有着天然的渴望。她端坐在桌前,摊开自己的作业本,眼神专注。凌宇年纪小,还有些坐不住,但在姐姐面前,也努力摆出认真的样子,只是小脚会在桌子底下不安分地晃荡。
凌霜先从凌雪的功课开始。她检查妹妹的数学作业,发现有几道应用题思路不清。她没有直接告诉答案,而是耐心地引导她一步步分析题目,画出线段图,讲解数量关系。
“你看,这里说甲队每天修的路是乙队的 1.5 倍,我们可以把乙队每天修的路看作一份……”凌霜用铅笔在草稿纸上清晰地标注着,声音不急不缓。她发现凌雪的逻辑思维能力不错,一点就通,这让她感到欣慰。
接着是语文。她让凌雪朗读课文,纠正她的发音和断句,讲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她还特意挑选了一些自己大学语文课上听到的、有趣的成语故事或者名人事迹讲给弟妹听,比如“凿壁偷光”、“悬梁刺股”,告诉他们古人为了读书如何克服困难。
“姐,大学里的老师也讲这些故事吗?”凌雪睁大眼睛问。
“讲的,”凌霜点点头,眼神里流露出向往,“但老师还会讲更多,讲我们国家的大江大河,讲世界其他地方的风土人情,讲很多很多我们在大山里想象不到的事情。”她的话语,为弟妹打开了一扇窥探外面世界的窗户。
轮到凌宇时,凌霜的方法更活泼些。凌宇刚开始学认字和简单的算术。凌霜就用火柴棍教他数数,用粉笔在旧木板上写简单的汉字,像画画一样教他笔顺。
“小宇,你看,‘山’字,就像咱们鸡鸣岭的三座山峰连在一起。”凌霜握着弟弟的小手,一笔一画地写着。凌宇学得津津有味,每当认出一个字,就高兴地叫起来。
教学的过程并非总是顺利。凌宇有时会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凌雪遇到难题时也会皱眉撅嘴。但凌霜极有耐心,从不发火。她会用休息一会儿、吃块糖作为奖励,或者讲个笑话调节气氛。她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护弟妹的求知欲比****知识更重要。
窗外,偶尔传来村里孩子们追逐打闹的欢笑声,或者远处零星的鞭炮声。这些声音,也曾是凌霜童年和少年的背景音。但此刻,她坐在屋里,听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看着弟妹认真思索的侧脸,心中涌起的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责任感和满足感。过去,她是那个需要拼命学习、为自己争取出路的学生;现在,她成了引导者,将知识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这种角色的转变,让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