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袁术的试探 (4/5)
带着令人牙酸的破空声,朝着河滩、浮桥以及尚在河水中的敌军覆盖下去!
“噗嗤!”“啊!”“我的眼睛!”“救命!我中箭了!”
箭矢钻入皮肉的闷响、木板被射穿的哆哆声、濒死的惨叫、惊慌失措的呼号……瞬间取代了之前的喧嚣,成为这片河滩的主旋律!正在整队的滩头敌军如同被狂风刮过的麦田,瞬间倒下了一片!浮桥上的敌军更是成了活靶子,不断有人中箭落水,将河水染红。浅水区的士兵惊恐地想要后退,却被后面不明所以、仍在前进的同伴堵住,乱作一团,冰冷的河水此刻成了他们逃生的障碍。
“靖安营!随我杀!杀光这些狗娘养的!” 周仓如同一尊从地狱冲出的魔神,猛地从一块巨岩后跃出,手中那柄厚重的环首长刀在阴郁的天光下划出一道雪亮的寒芒!他身后,如同潮水般涌出早已按捺不住的靖安营刀盾手!他们按照平日训练,以五人为一小队,盾牌手在前,长矛手居中,刀手在后,保持着紧凑的阵型,如同一堵移动的钢铁荆棘之墙,朝着陷入混乱的滩头敌军猛撞过去!
“结阵!结阵!不要乱!” 一个敌军队长试图组织抵抗,声音嘶哑。
但回应他的,是周仓势大力沉、如同霹雳般的一刀!“咔嚓!”一声脆响,那队长格挡的弯刀连同上半身,几乎被从中劈开,鲜血和内脏泼洒了一地!周仓看都不看,反手一刀又将侧面一个试图偷袭的敌兵连人带盾劈飞出去,凶悍绝伦!
靖安营的士卒们,初次经历这等规模的血战,闻着那浓重得令人作呕的血腥气,看着眼前肠穿肚烂、血肉模糊的景象,不少新兵脸色惨白,胃里翻江倒海,几乎要呕吐出来。名叫赵犊子的壮实青年,刚才冲锋时还一腔热血,此刻看到被自己长矛捅穿、仍在抽搐的敌人那绝望的眼神,手一软,差点把矛丢掉。但他身边的队率,那个脸上有疤的老兵,立刻嘶吼着补上一刀,同时对他吼道:“犊子!发什么呆!想想黑风峪死去的乡亲!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刺!”
赵犊子一个激灵,想起家中可能遭难的父母,一股狠劲取代了恐惧,他大吼一声,再次将长矛狠狠刺出!平日枯燥重复千万次的突刺动作,此刻成了保命和杀敌的本能。严格的纪律和小队配合的意识,在这种混乱的近距离搏杀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互相掩护,交替前进,竟然将人数相当、但已失先机、阵型大乱的滩头敌军杀得尸横遍地,节节败退,只能凭借一些天然障碍和同伴的尸体勉强抵抗。
与此同时,下游白马滩方向,也适时地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战鼓声、号角声以及成千上万人才能发出的呐喊声!“杀啊!”“莫走了刘详!”“围起来!别放跑一个!” 伴随着呐喊,那片茂密的山林之中,无数临时赶制的、大小不一的旗帜被拼命地摇动,卷起阵阵烟尘,远远望去,真似有伏兵千军万马,正欲择人而噬!
南岸,立马于“刘”字大纛下的刘详,本来见前锋遇伏,已是又惊又怒,正要下令后续骑兵准备强行渡河支援,听到下游那声势浩大的动静,再看到山林间旌旗摇动,烟尘弥漫,脸色顿时大变。
“将军!北岸有诈!下游必有埋伏!” 一个副将惊慌地喊道。
刘详勒住有些焦躁的战马,惊疑不定地看着对岸和下游。他生性多疑,此刻更是担心这是对手的诱敌深入之计,目的是将他主力吸引过河,然后在下游伏兵尽出,截断归路,两面夹击。“传令!渡河部队就地坚守!后续人马暂缓过河!派斥候!立刻去下游查探,看清虚实!” 他终究不敢冒险,下达了保守的命令。这一犹豫,便彻底葬送了滩头部队获得支援的最后机会。
黑石渡的战斗,呈现出一边倒的态势。周仓谨记刘湛“见好就收”的将令,在将滩头敌军彻底击溃,斩杀其领头军官,并缴获了部分兵甲旗帜后,毫不恋战,立刻发出撤退的唿哨。
“撤!交替掩护!快!” 各队率大声呼喝着。
靖安营士卒闻令,立刻变阵,后排转身先行,前排且战且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