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靖安营的脊梁 (5/6)
bsp; 人群中,一片寂静。只有粗重的呼吸声,和火把燃烧时偶尔爆开的噼啪声。许多汉子的眼睛在暮色中闪闪发光,那里面有什么东西在燃烧。有人下意识地握紧了拳头,有人偷偷抹了把眼角不知是汗水还是别的东西。
周仓抱着膀子,依旧那副凶悍的表情,但他看向刘湛背影的眼神,那抹复杂的光芒更盛了。他或许不完全理解这种“大道理”,但他能清晰地感觉到,经过刘湛这一番话,眼前这群士兵的精气神,仿佛被无形地拧紧了一扣,变得更加凝实,更加……有了点不一样的味道。这或许,真的比单纯的打骂和犒赏更管用。
日子,就在这日复一日的汗水、尘土、呵斥、饱饭和夜晚的“谈心”中,飞快流逝。
靖安营的面貌,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发生着变化。队列阵型越发纯熟,推进、转向、散开、集结,动作渐渐有了行云流水般的顺畅感。士卒之间的配合也愈发默契,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动作,同伴便能心领神会。更重要的是,一种无形的凝聚力,如同春藤缠绕大树,悄然滋生、蔓延。他们开始自觉地以“靖安营”的身份为荣,对外人提起时,会挺起胸膛说“俺是刘公麾下靖安营的”。一种初步的集体荣誉感,开始在每个人心中萌芽。
这一日,午后刚过,太阳依旧毒辣。刘湛正与周仓在校场边缘一棵勉强提供荫凉的老槐树下,商议着是否要设法筹措一些弓弩,开展最基础的远程射击训练。毕竟,总不能每次都等敌人冲到眼前再结阵。
“弓弩可是金贵玩意儿,”周仓挠着络腮胡,眉头拧成了疙瘩,“咱们这点家底,别说制式强弓了,就是猎弓也难凑齐二三十把。弩更别提,那玩意儿官府管得严。”
刘湛正要说话,却见荀衍带着一名风尘仆仆、脸上带着焦急之色的使者,脚步匆匆地径直朝校场赶来。那使者一身郡府差役的打扮,靴子上沾满了泥泞,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
刘湛心中一动,与周仓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同时迎了上去。
“刘兄!郡府急令!”荀衍顾不上寒暄,脸色凝重地将一卷盖着官府印信的竹简递给刘湛,同时语速飞快地说道,“刚接到的紧急军情!探得逆贼袁术麾下部将刘详,引兵数千,已出鲁阳,兵锋似有北上侵扰我颍川之意!郡守大人命我等即刻起加强戒备,尤其要确保阳翟城至我荀家庄园一线安危,严防敌军渗透、劫掠!”
刘湛迅速展开竹简,目光扫过上面的文字,内容与荀衍所说大致相同。他的脸色沉静如水,但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刀。
周仓在一旁,闻言非但不惊,反而伸出舌头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脸上露出一抹混合着兴奋与残忍的狞笑,瓮声瓮气地道:“他娘的!来得正好!老子的骨头都快在操练场上生锈了!正好拿这刘详的人头,给俺们靖安营开开荤,祭祭旗!”
刘湛却比他冷静得多。他没有理会周仓的战意,转向荀衍,沉声问道:“衍兄,郡府传来的消息,可有说明敌军的具体动向?兵力究竟几何?是步卒为主还是配有骑兵?装备如何?粮草辎重情况可知晓?”
荀衍摇了摇头,忧色更重:“详情尚不明确。传递消息的探马也只远远望见大队人马出动。但这刘详,听闻乃是袁术麾下颇受重用的骁将,并非无名之辈,不可小觑。郡守大人的意思,是希望我等依托庄园坞堡之险,坚壁清野,固守待援。必要时,可向阳翟城求援。”
刘湛沉吟不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竹简粗糙的边缘。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固守?依托荀家庄园坚固的坞堡和这段时间储备的粮草,确实能坚守一段时间。但一味被动挨打,绝非他的风格,也绝非靖安营的出路。乱世之中,消极防御,等于将主动权拱手让人。
片刻之后,他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的锐芒,抬起头,语气坚定:“固守自然要固守,庄园是我们的根本,不能有失。但若一味龟缩坞堡之内,被动等待敌军来攻,非良策!敌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我们永远只能疲于应付。我欲主动出击!”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