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二章 荀氏的橄榄枝 (2/3)

上,时常可见被焚毁的村舍、荒芜的田地,以及零星倒毙路旁的尸骸,无声地诉说着乱世的残酷。

    郭嘉依旧那副疏狂模样,不知从哪儿弄来一壶酒,时而自斟自饮,时而凑到刘湛乘坐的马车旁,与他并辔而行,天南海北地闲聊。话题时而涉及经学典籍,时而点评时政人物,言语间机锋暗藏,显然是在进一步试探刘湛的深浅。

    刘湛打起十二分精神,结合原主残留的记忆碎片和自身的见识,谨慎应对。他既不刻意卖弄超越时代的知识,也不露怯,言辞力求言之有物,偶尔在一些问题上,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一些角度新颖、合乎逻辑却又发人深省的见解。

    例如,当郭嘉谈及古人治国方略时,刘湛会巧妙地强调“明察百姓疾苦,‘民数’、‘计簿’乃施政之本”;论及军事,他会在认同兵法精要的同时,着重分析“纪律”、“后勤”与“士气”对战斗力的根基性作用。这些经过包装的现代理念,虽不系统,却总能引得郭嘉眼中异彩连连,抚掌称妙。

    而那位女子,旅途之中依旧沉默寡言,大多时间坐在另一辆马车中。刘湛只从荀衍与郭嘉的零星交谈中得知,她姓荀,名妤,字文姝,是荀家一位极有主见和才学的女子,论起辈分,算是荀衍的堂妹。她偶尔在车队休憩时下车透气,刘湛能感受到她那双清冷的眸子偶尔落在自己身上,带着审慎的打量和几分不易察觉的思索。

    这日傍晚,队伍在一处依山傍水之地扎营。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潺潺流水上,暂时驱散了旅途的压抑与乱世的阴霾。刘湛独自坐在河边一块光滑的大石上,望着粼粼波光,思考着未来。是继续依靠“急智”一点点展现能力,寻求庇护和发展,还是应该更主动一些?荀家这潭水,究竟有多深?

    “刘兄好雅兴。”一个清冷的声音自身后响起,打破了黄昏的宁静。

    刘湛回头,竟是荀妤。她换了一身便于行动的胡服,青丝简单挽起,更显身姿挺拔,容颜在夕阳映照下少了几分平日的清冷,多了些许暖意。

    “荀姑娘。”刘湛起身,拱手行礼。

    荀妤微微颔首,走到河边,与他隔了半步距离并肩而立,望着被染成金红的河水:“那日书院,刘兄应对从容,条理清晰,绝非寻常学子所能及。嘉兄对你赞誉有加,称你‘内有锦绣,非池中之物’。”

    刘湛心中微凛,知道这是更直接的考校来了。他谦逊道:“郭兄谬赞,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湛一介寒士,萤火之光,岂敢妄比日月。”

    荀妤转过头,目光清澈而锐利,直视刘湛,仿佛要看进他心底:“乱世已至,寒士亦可乘风而起。关键在于,是否有乘风之志,以及……御风之能。刘兄以为,当今局势,朝廷可能迅速平定黄巾否?天下大势,又将走向何方?”

    这个问题可谓犀利至极,直指时局核心。若回答得过于浅薄,会让她和背后的荀家看轻;若回答得过于惊世骇俗,则可能引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杀身之祸。

    刘湛沉吟片刻,组织语言,缓缓道:“黄巾之势,看似汹汹,然其起事仓促,部众虽多却缺乏训练,根基不稳。朝廷若能任用良将,剿抚并用,平定不难。” 这是符合当前主流认知的判断,先求稳。

    他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了些,带着一丝忧虑:“然,黄巾之乱,犹如堤坝溃决之第一道裂痕。天下积弊已久,宦官外戚争斗不休,地方豪强坐大,百姓困苦流离。即便黄巾暂平,若朝廷不能革除弊政,安抚流民,恐……恐乱根未除,他日必有更大动荡。届时,恐非一纸诏书、几路兵马所能轻易平息的了。”

    他没有直接说汉室将亡,但“更大动荡”四个字,已足够引人深思。这既展现了他的洞察力,又留有分寸。

    荀妤静静地听着,眸中光芒闪烁不定。良久,她轻声道:“更大动荡……刘兄所见,与家兄私下所言,竟有不谋而合之处。看来,这天下,确实到了需要变局之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冰与火之铁王座 以声吻心 野性关系 我这钓鱼竿永不空军,你送给真空军了? 穿越兽世后,恶雌被兽夫们追着宠 美人娘亲被巧取豪夺后 魔道系统:文明华夏竟全是魔修! 被他吻时心动 恶雌肥又老?带飞炮灰儿女享清福 七零后吃瓜美人:科研暴富养崽记
相关推荐:
四嫁帝王,三位前夫坐不住了 直播算命:开局完虐假千金 盛唐:从娶杨玉环开始 重逢骤雪 深宫美人,朕的贵妃胆小又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