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汉王楼船下庐江,淮南人心就此收 (2/5)
尽管心中作如此想,他二人面上还是恭敬执礼。
“定不负老师之望。”
当万民相随,袁术一路步至庐江城外之时,迎接他的正是一众庐江守将。
以张勋为首,顾雍、朱桓、杨奉、毛玠等一众参与庐江保卫战的众将,伏匐在地,跪迎汉王。
“罪臣张勋,有负汉王之望,一路兵败至此,自知罪孽深重,万死难辞。
今不敢奢求宽宥,唯求伏法受诛,任凭王上处置,绝无半句怨言。”
其下众将一看,连大将张勋都如此表态了,自然也尽皆伏拜认罪。
袁术只冷冷看着这一幕,“请朕降罪?
尔等誓死守卫庐江,保我淮南基业不失,此功莫大,何罪之有?”
尽管袁术说着他们有功无罪,可那冷若冰霜的脸色与语气,众人哪敢接话,只深深低下了头,“请汉王降罪。”
袁术这才缓步上前,冷笑谓张勋曰:
“张卿,汝既认罪,可知罪在何处?”
“罪臣悔不该轻敌冒进,中曹操之伏,兵败退守庐江,贻误战机,险些坏王上大业。”
袁术漠然摇了摇头,“错!曹操假道南阳,连朕都未能预料,面对他与文聘的骤然夹击,你能脱身而退,已是万幸,何罪之有?”
张勋讶然,抬眸望向袁术,在他诧异的视线里,对上的是一双失望痛心的眼神。
“汝罪在眼见十万黄巾百姓来援,却不敢开城配合。
为将者,胆怯如鼠,未敢殊死一搏,竟坐视他们为曹军屠戮。
为这区区一座庐江,几欲伤我十万百姓之命,汝罪尤胜!”
张勋张了张口,他想解释说当时曹军连日攻城,城中兵力捉襟见肘。
一旦出城作战,只恐庐江倾覆,只在旦夕,而庐江若丢,曹军饮马淮南,届时死伤之百姓何止十万?
然而当目光触及袁术身后那密密麻麻的黄巾百姓,眼见他们身上一处处刀疤伤残,张勋口中的万般解释,竟无语凝噎。
这一刻,他明白了,眼前的袁公已不再是袁公,而是万民意志的显化,是那位高居穹霄的黄天应元显圣道君!
当道君显圣之时,真相、解释、缘由已经不重要了,祂要清偿的是这座庐江城上,无数黄巾百姓,抛头颅,洒热血,再不能回淮南的万民之怨。
张勋默然,他伏匐地上,拜曰:
“臣万死难赎,请汉王降罪,勋绝无怨言。”
袁术满意,此可谓心腹之臣也!
遂命之曰:“念你誓死守城,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今罢职为士卒,随我身侧出战,将来攻城先登,斩将擎旗,以你为先锋。
当重温士卒之路,也好教你知晓,汝麾下之兵卒,每一次与曹军拼杀,皆是在殊死搏命,岂容你这般不吝惜。”
此言一出,袁术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