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李翊出使宣大国国威,曹魏赔款签丧权辱国之约 (4/11)
; 国内所有的民众,所有的资源,都在为魏国这台战争机器服务。
曹操这个战狂,他只希望速推。
为此,他不惜竭泽而渔,大规模征兵。
这也是曹操在兵力上,能跟齐国基本对上的原因之一。
而刘备拥有的,是一个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北国。
他可以在保障民生的同时,对外也重拳出击。
百姓安乐,
居者有其屋,耕者有其田。
织者有其柕,老幼皆有从依的,繁荣昌盛的国家。
李翊最常对周围人说的话就是:
“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
“吾等可暂作神游,遥想百世千年之后,子孙后辈将何以视我辈乎?。”
“彼时,吾等久已身埋黄土,形销骨朽,面目全非。”
“然吾愿其深信,今之世代,已为彼辈辟一方乐土矣。”
“先贤遗我辈以厚德,今当履我辈之天责也。”
我们站在先贤的肩膀上,现在轮到我们这一代人屡行历史责任了。
这就是李翊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刘备对此也是认同的。
只是目前齐魏两国的战事打到这个份儿上,继续打下去的确没有意义。
可刘备又觉得曹操那边诚意不足。
曹操以一个战败者的姿态,尚且敢提出如此无礼的要求。
之后和谈,会提出什么要求刘备都不敢想。
所以刘备认为不能在这件事上认怂,否则就是一步怂步步怂。
但李翊对此事却满不在乎,对刘备说道:
“大王尽管答应曹操条件即可。”
刘备问,“曹操叫寡人只可派八百兵去往邺城,足见其并未和谈之诚意。”
李翊道,“大王权且应下,臣自有办法。”
好吧……
刘备向来信任李翊,知他多机谋。
既然他说有法子,那肯定有他自己的办法。
于是回复魏国使者,表示曹操提出的两个条件他全部接受。
曹操得知后大喜,认为这虽然他们作为战败方,颓势已不可逆转。
但在谈判中先下一城,为将来取得了优势。
刘备这边,又问李翊,打算派遣谁人去和谈。
李翊躬身答复道:
“即为取河北之地,翊身为冀州牧,理应亲往。”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