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书屋

第232章 刘备有雄才,诸葛亮善治国,李翊识虚实,庞统见兵势,难卒谋也 (4/11)

/>    当下也是佩服不已。

    蹋顿本身在辽西拥有很高的威望,于白狼山临阵被斩,极大的震慑了辽西的民众。

    而当单于楼班亲自出面招降民众之时,辽西的汉民、胡民遂纷纷向李翊投降。

    所降者,二十余万众。

    张辽因阵斩踏顿有功,被朝廷增益食邑五百户。

    不表。

    既收降汉民,李翊乃差人打听袁尚、袁熙下落。

    在胡人的帮忙下,得知二人兵败之后,已经逃亡辽东公孙度处去了。

    众人皆问是否要去辽东追击,李翊抚须笑道:

    “目今乌桓已降,袁尚、袁熙大势已去,不成气候。”

    “纵其逃亡,不过飞走两只野鸭罢了。”

    “能收降辽西汉、胡之民,才是此战的最大收获。”

    李翊既收复辽西,便开始正式处理这里的胡、汉问题了。

    多年以来,由于辽西乌桓人常年与汉人混居,不论是生活习惯,亦或者语言文字皆大多汉化。

    辽西的手工业、制造业、冶铁业也有了一定基础。

    在这个基础上,李翊就没必要将这里的人口迁往内地。

    如果迁走,只会白白便宜鲜卑人。

    等于消灭了一个乌桓人,又来了一个鲜卑人。

    到时候难道再出兵征讨一次吗?

    索性留在此地,长足发展。

    既要发展,首先解决的就是“人”的问题。

    历史上的三郡乌桓,是直接被汉化了,慢慢地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

    但怎么汉化的,史书只是一笔带过。

    这其中的工作,只能由李翊来做。

    为此,李翊做了两个人事任命。

    第一,仍旧令楼班为乌桓单于,统领乌桓诸部。

    此举,极大安抚了初降的乌桓民众的内心。

    当他们发现汉人并没有马上取缔他们之时,只要单于不发话,他们自然会安分守己。

    第二,设北戍校尉,秩比两千石,令张绣领之。

    北戍校尉与乌桓单于同治辽西,右北平郡。

    但北戍校尉有监察权与决策权。

    对重大事项的决策、重要职位的任免、重要项目的安排、大额经费的使用等等。

    俱拥有最终的决策权。

    即便是单于楼班有重大事项的决定,也得先经过北戍校尉的同意。

    没错,北戍校尉的设立,就是用来监视楼班的。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推荐小说:
恶燕 斗破:练假成真,开局厄难毒体 北地悍枭 踹掉渣男后,大佬疯狂诱哄求上位 霜姿白 我是废雌?可哥哥们是大佬 盛世锋炎 他那么欲 影视:从都挺好开始的老登 流放?她富可敌国带飞全家
相关推荐:
恶燕 北地悍枭 霜姿白 我是废雌?可哥哥们是大佬 他那么欲